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1月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坚守一生的承诺


  2007年9月,当时的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源潮会见刘绍安。

  在江苏泰兴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有这么一位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老英雄”,原永安洲供销合作社支部书记,86岁高龄的刘绍安。“如果一方牺牲了,一方活下来,活着的就要负责赡养对方的父母”,为了纷飞战火里的这句诺言,刘绍安用自己的一辈子实现了对战友的承诺。

  弹壳里的“约定”

  1949年4月,驻扎苏北靖江的人民解放军某师侦察连排长刘绍安奉命去地方挑选侦察兵,来自泰兴的张志久被刘绍安一眼看中,成为战友。之后,同样来自贫困家庭的两个人,一起渡江作战,一道解放上海,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1951年,上甘岭战役前夕,刘绍安与张志久在战壕中互相打气,战斗没有让两个年轻人害怕,然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却是两人心中唯一的牵挂,于是刘绍安提议,如果一方在战斗中牺牲,一方活下来,活着的就要负责抚养对方的父母。“好,一言为定!”张志久欣然答应。两人找来了铅笔和压缩饼干的包装纸,各自写下了家庭地址,装进弹壳里,然后小心翼翼地藏进自己贴身的口袋里。

  未牺牲的“儿子”

  不幸的是,刚刚20岁出头的张志久在上甘岭战役中光荣牺牲。从此,带着张志久沉甸甸的嘱托,刘绍安成为了远在江苏泰兴张家的未牺牲的“儿子”……

  为了不让张志久的父母太伤心,刘绍安决定暂时隐瞒张志久牺牲的消息,于是,他找来帮张志久生前代笔家书的文化干事,仍然以张志久的名字给家里写了一封“平安信“。刘绍安每月能领到30多元的津贴,他原先每月给山东老家的老母亲寄20元生活费,但考虑到张志久家的困难更多一些,于是他每月拿出20元寄给张家,而寄给自己家10元。就这样,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刘绍安默默地做着张家未牺牲的“儿子”。直到1953年7月,停战协议签订后,泰兴县政府给张志久家送去150元抚恤金后,他的父母才知道儿子早已牺牲在朝鲜战场上了。“志久牺牲了,那每个月是谁给家里寄的钱还有写的信呢?”老两口愕然了,于是到部队核实情况后,刘绍安默守诺言的事才被发现。

  张志久的父母被刘绍安深深地感动了,虽然他们承受着巨大的丧子之痛,但是老两口坚决不要刘绍安再继续赡养他们了,他们不愿意拖累刘绍安。与战友的承诺一次次回响在耳边,弹壳里的诺言仍在胸前跳动,刘绍安依旧一如既往地按月给张志久家寄钱。

  从“假儿子”到真女婿

  大半年过去了,一天,刘绍安收到了张志久母亲的来信,信中说,为了报答刘绍安的恩情,张家决定把张志久的大妹张桂芳许配给刘绍安,不知他是否愿意。面对突如其来的“提亲”,刘绍安有点不知所措。

  当时的刘绍安英俊干练,又是志愿军的年轻军官,得到不少姑娘的爱慕。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以后,刘绍安决定与张志久的妹妹结为连理,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他与战友的生死之约。“哪怕她是瞎子、聋子、拐子,我也要娶她!”刘绍安坚定地说。

  就这样,张桂英带着亲手给刘绍安纳的布鞋和家乡的地瓜干,经过了5天5夜的旅途颠簸,终于来到了朝鲜。脚穿着张桂英千针万线缝制的布鞋,一股暖流涌上了刘绍安的心头。买了2斤喜糖,在朝鲜战场上的地窖里,刘绍安和张桂英举行了简朴的婚礼。

  “娘,这是冻了的黄瓜”

  从部队转业后,刘绍安和张桂英回到了泰州老家,为的是能更好地照顾张志久的父母和兄妹。来到泰州后,刘绍安被派去了条件艰苦的永安供销合作社做主任,夫妻二人省吃简用用全部积蓄把老家的两间破草房改造成了3间瓦房。

  1958年,张志久的母亲患了食道癌,刘绍安每月花32元请了一位公社卫生院医生定期为她检查治疗。志久母亲的病情日渐严重,刘绍安每天要蹬着自行车,从30多公里外的供销合作社赶回家,照料老人。隆冬时节,病危的老人突然想吃黄瓜,可是天气那么冷,哪来的黄瓜啊!为了满足老人最后的心愿,刘绍安骑着车,走遍县城的大街小巷都没有找到黄瓜的踪影,他又坐上汽车,跑到扬州去找,最后也没能找到老人想吃的黄瓜。怎么办?无奈之下,刘绍安买了几根酱莴苣,回家剥了皮,用水浸泡后,拿给老人吃。老人问:“安儿,这味儿怎么不像黄瓜啊?”刘绍安心酸地说:“娘,这是冻了的黄瓜,你就吃一点吧!”

  就这样,刘绍安尽心尽力地照顾着张志久这个家。张家父母过世后,刘绍安继续承担起供养3个弟妹生活、学习的重任,直至他们成家立业。面对一些人的不理解,他坚定地说:“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完成了战友的重托,我无怨无悔!”

  刘绍安在全县最偏远的基层供销合作社一干就是几十年,带领基层供销社扎实开展为农服务,保障生产、生活资料供应,还经常热心帮助当地的困难百姓,多次受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表彰奖励。

  (本版图片均由 本报资料室提供,本版文字均由本报记者 陆璐采写)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