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物流视角看,是“物”的特性决定“物流”的特性和供应链的特性。所以,一般农产品供应链与工业品供应链和特殊农产品(粮食、棉花)供应链有“本质”区别。
在工业产品供应链中,一个企业或者组织对于供应链的影响力取决于它与供应链各个环节尤其是关键环节在利益结合上的紧密程度。由多家企业共同组成的供应链,这种“与供应链各环节利益结合的紧密程度”表现为“导致供应链赚取最大利润的能力”。谁拥有导致产品供应链赚取最大利润的能力,谁就拥有了供应链的主导权。一般供应链上都拥有一个主导(核心)企业,这是工业品供应链的重要特征之一。但是,在农产品供应链上,生产、流通、消费任何一个环节及企业都不拥有导致供应链获取最大利润的能力,即不拥有主导整个供应链的能力。这是由农产品流通特决定的。由于生产和产品的脆弱性与需求刚性的矛盾,农产品易腐性和储存成本过高并容易导致产品的使用价值的丧失,所以,以果蔬肉蛋为代表的农产品供应链,产品保鲜成了供应链保值增值的中心内容,并导致了各个环节几乎都是以“商品所有者”身份的参与供应链运行,商品所有者与商品经营者的身份合二为一。由此就造成了这样的局面: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关联性、依赖性相对更强,对产品质量和运行效率的关注程度更高;但供应链上的经营损失往往由一个环节全部承担或几个相邻环节共同承担,却不能把这种损失传递到整条供应链,由所有环节共同承担的。这种环节之间运行联系上的紧密性与利益关系上的分离性,是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的又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当某个环节断裂而导致供应链瘫痪时,整个供应链几乎没有任何自救能力。当农产品在某个环节出现积压即将出现“血本无归”灾难时,只有政府相关部门伸手施救,这个环节原先的合作伙伴几乎都袖手旁观!这是由市场自发形成的农产品供应链注定要产生的结果。
农产品的脆弱性导致了农产品供应链的脆弱性。解决当前农产品供应链的“两个脆弱性”问题,是农产品流通全部内容。农产品的流通加工是解决农产品自身脆弱性问题;供应链再造则要解决农产品供应链的脆弱性问题。如果一个企业或组织能够与整条供应链各个环节结成利益共同体,通过这个共同体推动,使得供应链拥有赚取最大利润的能力,并获得分散、化解和抵御供应链上某个环节遭遇风险的能力,辅之以必要的“农产品应急加工能力”建设,那么,农产品供应链的运行和效益就能表现出应有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这是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的客观要求。
凡此种种都说明:只有与农产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结成利益共同体并有效组织和协调整个农产品供应链,才有可能在整体上赚取最大利润和最大程度减少经营风险,才能拥有供应链的主导权。这是农产品供应链最显著的特点。这也是不能应用工业品供应链理论,甚至不能应用粮棉等农产品供应链理论解决一般农产品供应链问题的根本原因。在当前经济体制下,哪个部门或系统能够与农产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都结成利益共同体呢?答案是:只有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无论与农业生产相关性还是与农民的天然联系上,无论与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联系还是与消费环节的联系,全国没有一个经济部门、系统和组织像供销合作社那样具有全面、全方位的优势;供销合作社系统拥有覆盖全国的经营网络和从全国总社到省、市(地)、县和基层社的组织管理系统,使得组织和调控农产品供应链的双重职责找到最可靠的依托。当然,组织和调控农产供应链,是一项任务艰巨、工作量极大、风险极高、耗时颇多、收益甚低的工作。但对于助农增收、解决“三农”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打造合作制基础上的全方位物流供应商:综合第一、二、三、四、五方物流。供销合作社系统发展专业合作社,实施“千社千品”富农工程,实际上是在发展生产者的第一方物流;大力发展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以及消费合作社,则是在发展商品消费者的第二方物流;组建物流加工企业、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冷链物流等,大都是在发展第三方物流;以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园区等节点为依托,对一定区域相关企业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则是发展第四方物流;发展第五方物流则是作为物流信息服务商提供的物流信息服务,包括提供更大区域内、更多的行业和企业供应链物流信息的搜集、设计、整理、分析、开发、集成和推广等。应当指出,在中国物流界,第四方物流、第五方物流概念的涵义还存在很大争议;但在农村流通领域,供销合作社必须以自己的实践来实践、探索、丰富和界定这些理论了!这是历史的使命。作者曾论述过作为农村物流重要载体的“新网工程”与合作社结合的利益机制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问题,不妨抄录于此:“‘新网工程’与作为组织基础的合作社之间的利益机制应该是:以‘新网物流’的整体效益有效补助合作社的比较收益,使之产生比单体合作社更高的收益率;又以合作社的比较收益支撑‘新网物流’的运作和拓展,形成一般社会经济流通组织所没有的群众基础和发展空间。这样,以扶助社会弱势群体为己任的合作制所具有的广泛的地域性、适应性和利益分配机制,就可成为‘新网物流’服务延伸的社会基础和平稳运行的机制架构;而‘新网物流’的多重集成效益就成为网络覆盖下的合作社经营发展的重要利润来源和支持动力。将合作制的优势与‘新网物流’的集成效益融为一体,这是供销合作社构建‘新网工程’的独特优势,是供销合作社制胜农村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这是目前其他社会经济系统难以做到的。”
农副产品购销网络应该且可以成为合作制与现代物流有机融合的样板、成为体现“新网工程”核心竞争力的典范。这是责无旁贷的使命。 (作者为中国物流学会理事、特约研究员、高级物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