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11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棉花产量降幅约14% 好于预期
中国棉花协会召开棉花形势会

  本报讯 日前,中国棉花协会召开了棉花预警系统专家商会,国家发改委、工业与信息化部、农业部、商务部、铁道部、工商总局、海关总署、统计局、农发行、气象局等有关部门以及棉纺织行业协会、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等有关协会专家到会,并特邀中纺棉花公司、中华棉花集团、河北宏润纺织厂等会员企业参会。与会专家分析了当前棉花产购销形势及棉纺织行业生产、出口情况,普遍认为,今年气候总体对棉花有利,全国总的看,单产基本持平,品质有所下降,局部地区受灾减产。10月以来,多数地区天气晴好,对晚熟棉花有利,棉花减产幅度小于市场预期;新棉收购价格高开高走,个别时段和个别地区出现抬价抢购现象,目前总体秩序正常;纺织行业生产和出口形势较上半年有所好转,但棉制品出口形势不乐观,企业对棉价承受能力有限;新棉上市以来,中国棉花协会3次发出行业警示,引导业内理性经营,起到较好效果。

  棉花产量降幅好于预期。据国家气象中心监测,2009年棉花生长期,尽管出现北疆热量不足、黄河流域干旱、阴雨寡照,长江流域低温阴雨等不利天气,但总体来看,全年大部分光温条件较好,棉花生长较为正常,病虫害程度较轻,对棉花影响主要在质量,对产量影响有限,10月之后,主要棉区天气持续晴好,通过模型计算,单产略好于去年。因此,今年棉花面积下降是导致产量减少的主要因素。发改委近期在新疆调研情况也表明,虽然面积有一定程度下降,但由于大力发展膜下滴灌,籽棉增产效果明显,亩产籽棉可达500多公斤,特别是9月到10月中上旬天气情况良好,棉花产量得到一定补偿。各部门预计本年度棉花产量,减幅在14%左右。

  棉花价格趋于稳定。棉花减产预期放大、新棉上市期推迟、新疆外运问题等因素造成部分棉农、棉商惜售,局部地区出现阶段性价格异常上涨,一些地方出现盲目抢购资源现象。国家有关部门及时研究调控措施,中国棉花协会配合国家政策导向,向行业发出警示,引导企业理性入市,不要盲目抢购,防范市场风险。目前,籽棉价格趋于平稳,棉农交售进度加快。据中国棉花协会棉农分会对定点农户的调查统计,截至10月15日,籽棉平均交售进度39.2%,比去年同期提高25%。新疆籽棉价格基本稳定在6.5—6.6元/公斤。现货价格稳中略升,纺织企业购棉更为理性。参会有关部门及企业表示,如果棉花价格能够保持基本稳定,有利于产业各方利益。

  纺织形势回暖基础尚不稳固。据海关公布的数据,2009年9月,纺织品服装出口总值为167.5亿美元,比8月份增长6.7%,同比下降7%,环比恢复增长,同比近半年来降幅首次缩至个位数,纺织形势有所趋好。但从棉纺织品出口来看,1月—9月棉纱、棉布、棉针织服装、棉梭织服装出口金额同比分别下降15.5%、15.9%、17.5%和7.2%,高于整体纺织品出口降幅,反映出棉纺织行业回升更为艰难,内需拉动作用有限,出口继续下降,而且纱价涨幅小于棉价涨幅,企业难以承受高价棉花。

  会议分析认为,目前新棉已大量上市,资源充足,棉花价格趋于稳定,有利于农工商产业各方利益。在当前较为理想的价位,棉农应积极交售棉花,保证丰产丰收。轧花厂和棉花流通企业应看清后市,加快加工和销售进度,满足纺织企业需求。 (欣 闻)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