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11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民致富的领路人
——记全国百佳优秀农产品经纪人陆仁宗
□ 本报驻江苏记者 王 丹 通讯员 谢仁泽

  他中等身材,憨厚的国字脸,见人一脸的笑,一眼看上去像是50岁刚出头的中年人。一年365天,他至少有180天在外帮助农民销售萝卜制品,跑市场。知道他年龄的人常问他:“你为什么显得这么年轻?”他调侃地说:“因为我常吃萝卜碎,精力充沛,能活一百岁。”他就是今年69岁被评为全国百佳优秀农产品经纪人、江苏省如皋市仁宗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陆仁宗。

  艰苦创业

  陆仁宗原来是江苏省如皋市城西供销合作社的一名普通职工,本世纪初,他积极主动参与基层供销合作社改革,于2002年8月筹措资金80万元,购买了城西供销合作社的萝卜条厂,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投身二次创业。

  2002年陆仁宗接管萝卜条厂时,企业多年亏损,严重资不抵债,工人长时间拿不到工资,面对企业困境,他负债40多万元帮助供销合作社处理历史包袱和遗留问题,维护稳定,同时从管理入手,着重做好四件事:  一抓管理,对领导班子和中层骨干进行重新组合,采取“输血、输氧”,吐故纳新、择优选用;二抓质量,陆仁宗深入市场,调查摸底,掌握市场新动向和消费者新口味,对照厂里产品,找出薄弱环节,求新、求变、求突破,让产品上档次、树品牌;三抓销售,陆仁宗除了稳定江、浙、皖、沪的老客户外,还去了广东、东北、新疆、香港和新马泰,找市场、拜客户,通过展销、品尝等多种形式推介产品,扩大销路;四抓创新,不断创新研制萝卜条系列新产品,从原有的单一萝卜干开发到20多个系列,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文莱及泰国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

  服务“三农”

  多年来,陆仁宗坚持走“企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陆仁宗先后在如城镇新王庄村建立起1500亩的萝卜生产基地,并在与如皋土壤气候条件相近的如东、海安、东台等县(市)地分别建立了1500亩以上生产基地4家,目前基地面积达到8000多亩,带动农户5600多户。同时,加强为基地和农户的服务,免费为农民提供优良品种,帮助农民解决技术和资金等生产方面的困难,与农技部门合作,举办技术辅导培训1800多人次,印发技术辅导资料8000多份,指导品种改良更新和无公害生产。陆仁宗对基地农户生产的萝卜实行包种包收,保护价收购,不打白条,不让农民有一分钱的风险,一旦遇到自然灾害,还给予基地农民每亩200元的补偿,使农民真正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受益者,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过去萝卜收购价是每斤6分钱,现在保护价是1角8分,农民因此而获得较过去2倍-3倍的收入,现在农民用60天左右的时间种植萝卜,亩产量在1.2万斤左右,每亩纯收入可达2000元。通过真诚的服务,陆仁宗让农民种得安心、卖得开心。

  回馈社会

  近年来,在企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好的情况下,陆仁宗致富思源,积极努力回馈社会。公司广泛吸纳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从不拖欠一分钱,累计为农民增加工资性收入1800多万元。几年来,陆仁宗还先后捐资农村贫困学生达54人,捐资金额5.3万元。2003年在全国上下预防抗击非典期间,如皋市尘洁医院的抗非医生日夜坚守在预防非典第一线,陆仁宗捐赠实物1.2万元表示慰问;2005年如皋市何庄老寿星106岁生日,陆仁宗捐助实物8000元;2005年南通和上海两地供销合作社合作组织南通农产品进上海洽谈会,陆仁宗捐赠如皋长寿系列食品1万元,积极推介、努力打造如皋长寿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