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11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昔日荒沙一片 今朝花果飘香
河北博野县大北河林丰果品专业合作社助农增产增收

  博野县南小王乡大北河村,位于县城东南方向10公里处。全村现有人口1600人,土地面积3200亩。1963 年潴泷河决堤,肆虐的洪水淹没了全村所有房屋和土地,本来肥沃的土地笼罩上了厚厚的淤沙。70年代中期,大北河村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打赢了一场围攻沙丘的人民战争,土地得到平整改造。80年代全村开始进行了大面积的果树种植,成为保南最绿的村庄,1997年荣获“全国植树造林千佳村”称号。现在果树种植面积达3000亩,人均年收入达到7000元。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果农一家一户闯市场越来越困难,持续增收难度不断加大。为此,今年年初,在县农合联的引领和指导下,由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全国劳动模范孙小军牵头,组织本村果品经纪人和种植大户成立了大北河林丰果品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成立,有效解决果农一家一户闯市场的弊端,提高了果农组织化程度,使果农得到实惠,取得了果农信赖。

  健全组织抓管理

  在县农合联引领和指导下,专业合作社一班人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修订和完善了合作社章程,制定了规章制度,定期开展各项活动,为合作社各项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为争取广大果农的信任和支持,合作社实行了“支部+专业合作社”模式,支部一班人带头加入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孙小军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同时专业社理事会一班人分片包干,逐家逐户做果农工作,宣传专业合作社的意义和好处。到目前,全村400多户果农全部加入专业合作社。

  专业合作社高度重视标准化生产工作,统一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化肥、农药购进使用、统一市场销售,为商家提供优质服务,也为果农参与市场定价争取到了话语权。

  依靠科技增服务

  在抓好果树田间管理和技术培训工作的同时,专业社不断加大果品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力度,正确引导果农科学施肥、修剪、植保和疏花疏果,并采取果品挂牌管理措施。

  专业社充分发挥专业社技术人员作用,依靠科技指导提高果品的品质和商品率。专业社技术人员分片包户,实行目标责任制及挂牌管理,从疏花疏果、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各个环节入手,面对面对果农进行技术指导,解决生产中的各类技术问题,切实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既提升了果树田间管理水平,也提高了果农的经济效益。

  严格落实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规程,实施以中短梢修剪为主的方法进行整型修剪,花前花后蔬果两次,配方施肥,合理控水,科学防治病虫害,适度控制产量,通过标准化管理,实现了果品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高转化,果品的品质、商品率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在实施标准化生产管理后,果品平均每亩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

  多种措施闯市场

  专业社高度重视果品销售工作,为此专业社成立了果品销售领导小组和服务中心,由两位经纪人专门负责这项工作,每年定期召开一次果品销售联谊会,为果农提供市场信息和客商交易平台。在果农增产增收的同时,严把果品销售质量关和市场准入关。为了提高果品销售质量,成立了质量检查组,严格按照要求对果品的采摘、包装等过程进行严格检查、督导。确保果品销售不出现质量问题,以赢得市场信誉。为吸引更多的客商来此地进行果品购销生意,专业社加大了协调服务工作,想方设法为果品客商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创造便利条件,如帮助客商解决一些食宿问题,为客商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等。

  2009年专业合作社为果农销售各种果品1500万斤,带动果农人均收入4000元,专业社实现盈利5万元。专业社生产的梨品种有黄冠梨、水晶梨、鸭梨,山楂品种有中面果、大金星,苹果有富士、玫瑰红等,果品大部分销往京、津、沪以及东北的大中城市,赢得了客户的信赖。

  着眼长远创品牌

  大北河林丰果品专业合作社着重推行了果品标准化生产。合作社技术人员通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自身的栽培管理经验很好地融合、总结,形成了模式化、标准化管理方式,为广大社员果农提供了全程生产服务。与此同时,合作社紧跟国际和国内果品的发展趋势,把果品的安全性及其综合品质的提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且聘请有关专家对广大社员和果农进行培训,为他们灌输安全、绿色、有机理念,进一步提高了果品的综合质量和品牌效应。近期,专业社申报注册了“美嘉丰”牌无公害果品商标,将进一步推动当地果品产业的品牌化经营。

  目前,专业合作社正在筹划下一年度“梨花节和采摘节”,准备依托本地的自然资源和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文明生态旅游。大北河村民在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带领下,正在迎来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保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