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1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信合的记忆

□ 龚淅峰

  伴着信合的成长,转眼我也步入而立之年。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信合就是父亲肩上的黄挎包。黄挎包里面装着父亲的珍宝,伴着父亲经历了风霜雪雨,和父亲一起走过了酷暑严冬。那褪色的黄挎包退不去信合的荣耀,那一个落一个的补丁记下了父亲的辛劳。黄挎包承载着父亲的梦想,黄挎包更寄托着父亲的希望。

  上初中时,随父亲到镇里上学,和信合有了更多的接触。在我少年时的记忆里,信合是父亲案头那一沓沓复写的传票。父亲每天都在忙碌着,理着一张张的传票,就象爱护自己孩子一样小心翼翼。一盒盒复写纸写出父亲业务的熟练,一沓沓的传票记载着信合的昨天。算盘拨打的哗啦声里,我看到了父亲的自豪。看着一天比一天多的传票,父亲得意的笑。那时我开始向往信合,梦想有一天也能像父亲一样,拨打着算盘的哗啦。

  到高中时,父亲又把我带到县城上学,我住进了信合大院,对信合有了更深了解。此时的记忆里,信合是一个很大的感叹号。各项业务指标在一个劲地往上跳,一块块奖牌让人禁不住地笑。信合人用键盘敲出办公效率的高效,营业大厅里打印机吱吱的叫,一排排数字在飞快的跑,现代化的办公设备点亮了信合与时代同步的火苗。这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信合发展的飞跃,我渴望成为信合的一员,渴望用键盘敲出人生的美妙。

  大学毕业了,我终于成为信合的一员,我更懂得了信合人责任的重要。在这时的记忆里,信合是一种荣耀。农民的粮补存折里,有信合人昼夜的辛劳。新农村建设的征程里,有信合人吹响的号角。农业机械化的道路上,信合人投入的不少。在支持“三农”的阵地上,信合人无私奉献不计回报;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信合人不可缺少。

  今天的信合已不是往日的“破门小庙”,高耸的办公大楼成为地方标志的炫耀。“黄挎包”的时代变得那么遥遥。综合系统的开发,使信合业务有了统一的指导。“金燕卡”的成功发行,使信合摆脱了结算渠道不畅的困扰。“农信银”全国清算系统的上线,为信合的发展定下了新的目标。

  农行重回农村阵地,邮政银行招兵买马扩充网点,村镇银行的建立等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对我们信合人来说,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机遇我们趁势而上,面对挑战我们众志成城!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