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1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供销合作社资产盘活问题初探

□ 赵受义

  背景——

  2009年11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简称《意见》)。这份文件明确了供销合作社未来的发展方向,指出供销合作社要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意见》还强调,通过调整建制、优化布局、盘活资产、民主管理,加强基层社建设,增强基层社和联合社服务功能。笔者对供销社资产盘活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影响供销合作社资产盘活工作的几个主要问题:

  1、社有资产总体质量不高。大多数质量较好的资产在企业转制过程中进行了变现,用于支付给了职工置换身份及偿还借款。留存资产中稍为好一点也大多被抵押给了银行,其余资产的地理位置较偏僻,也比较陈旧、零散,商业价值较差。

  2、部分资产产权不清晰,有争议。因历史原因,许多土地仍为划拨性质,资产两证不全,难以完善资产的确权手续,土地被收回的可能性很大。

  3、地方政府在拆迁拆建时,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社有资产被不当定性、任意平调等问题,导致资产损失。

  4、企业债务大,资产盘活难度大。银行等债权人的起诉执行,给资产盘活工作带来较大阻力。

  5、缺乏资产维修和改建的资金,对残、破、危房只能小修小补,影响资产保存以及利用效率的实际效果,有的甚至成为了危房。

  盘活资产的四点建议:

  一、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协调处理好各种关系,为保存和盘活社有资产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政府对供销合作社资产保存和盘活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资产保存和盘活工作的实际效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供销合作社系统应借此东风,积极与地方政府联系,加强沟通,提高政府对社有资产盘活工作的重视,争取政府在供销社深化产权改革,完善资产权证方面给予高度重视和政策扶持,杜绝社有资产被不当定性、任意平调,引起资产损失问题的出现。尤其是在涉及社有资产处置时,一定要严格遵守社有资产处置程序,避免和减少社有资产流失。如土地被政府征用征收时,应及时与有关部门协调,争取按市场价获得补偿,并妥善使用好补偿款,用于异地资产重置或投资运营。

  二、部分地区的联社本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后,更要关注资产的处置问题,防范资产流失,不能因为纳入财政管理,放松对盘活资产工作的重视。

  供销合作社的性质有其特殊性,因此我们要有忧患意识,特别要认识到供销社资产是供销合作社生存的现实物质基础,切实防止社有资产的流失。

  三、统筹安排,有效化解供销合作社直属企业历史债务,盘活资产。

  笔者认为,在现有经营环境下,如何有效化解供销合作社直属企业历史债务,保存优质社有资产,将社有资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是我们盘活资产,确保社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有效积累供销事业发展资金,增强服务“三农”功能,全面有序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和发展极其关键的一环。

  1、依法界定账面债权与债务的有效性。

  供销合作社的债务,形成原因复杂,历史久远。要解决债务问题,需要通盘考虑债权追收问题,尤其是涉及法律适用问题。通过对债权债务的清理,明确界定每笔债权,每笔债务的真实性。

  2、坚持优先盘活优质资产原则。

  优先清偿目前被抵押的优质财产所涉及的债务,对已设置了抵押登记或进入被法院执行拍卖或破产程序的,在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出面协调处理好各种关系的同时,与金融机构达成和解,力争金融机构同意将有关资产由供销合作社赎回或处置,取得主动权。。

  3、努力筹集资金偿还债务。

  第一,适应市场规律,积极开拓经营,兴办经济实体,增强偿债能力。在资金紧缺情况下要依托有实力大企业,通过联营、代理、连锁、加盟等形式借力发展,并逐步培育值其成为供销合作社控股的龙头企业,从而培育新的收入源泉。 

  第二,加强现有资产经营租赁管理工作,保持租金收入的相对稳定。要结合具体状况分类运营,分类管理,充分挖掘潜力,实现租赁价值最大化。

  第三,加大债权清理力度,积极追缴欠款,变死数为活钱。可成立追缴工作小组,并按追缴欠款到帐实际金额的适当比例,对小组成员进行奖励。

  四、争取金融机构支持,打包还贷化解历史债务,盘活资产。

  系统上下要与相关金融机构加强协调,尽可能避免资产被拍卖,争取以较低成本打包解决资产抵押问题,早日盘活资产。

  (作者单位:广东省韶关市供销合作联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