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身上有一股不甘落后、不服输的气质,很鲜明,很典型。而且他还非常强调‘爆发力’,一般人身上很少见。这与他曾是短跑运动员是分不开的。”高进华昔日的大学老师,如今的史丹利公司总经理助理张磊博士如是说。
身体健壮,面相憨厚的高进华,从小练短跑,曾经代表临沂市在山东省运动会上获得百米比赛银牌。多年短跑运动员的磨练,使高进华从骨子里透出一股倔强与争当第一的狠劲。对于这股狠劲,高进华自己解释说,这是短跑运动员所必须的“爆发力”。而对高进华来说,这种难得的“爆发力”,是他日后操盘史丹利公司时不可或缺的内在力量。或许,正是凭着这股不甘落后、不服输的“爆发力”,高进华在执掌史丹利公司至今8年多的时间里,引领史丹利公司一步步地从行业中不起眼的小公司,发展成为中国复合肥行业名列前茅的大型企业。
从媒体上获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莸得国家最高科技奖之后,一个想法在高进华的脑海中显现,并且日趋成熟。经过一段时间的积蓄,高进华终于爆发了。2008年春节过后不久,高进华和助理张磊博士不远千里,来到袁隆平在海南三亚南繁杂交水稻实验基地,准备邀请袁隆平出任史丹利公司的特别顾问,并且和袁隆平的良种基地结成战略合作联盟。然而,出师不利。高进华与袁隆平谈了近一天,袁隆平就是不首肯。当晚回到海口,高进华躺在宾馆里,脑子里反复复盘着与袁隆平从见面到洽谈的整个过程。一觉醒来,他打定主意,再赴三亚“二进攻”。锲而不舍,不甘认输的高进华,以“良种、良肥”的营销与发展战略,最终打动了袁隆平,使史丹利公司成为国内农资行业第一个与袁隆平结成战略合作联盟的企业。
随即,高进华又相继和与袁隆平齐名、享有“南袁北李”之誉、同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的“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合作,并与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结成战略合作联盟。这在农资生产领域内是开天辟地的创举。而这一切从构想、运筹,到实施,竟然都来自这位刚过而立之年的年轻人。就连他创建史丹利公司和品牌的父亲,都觉得“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这三大战略合作联盟的建立,不仅让史丹利公司在行业内树起了现代复合化肥企业的标杆,更使史丹利“良种、良肥、良法”的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得到了有效实施,获得了行业内良好的口碑。
除了这三大战略合作联盟外,高进华在“高塔”建设上的爆发力,更是让人刮目。“我要上高塔,尽管当时企业销售额仅3个亿,而投资就需8000万,且国内没有先例,风险很大,但这是生产高质量复合化肥的必需,也是企业拥有领先技术的象征。”他成功了,无论是产品的品质还是企业的技术档次,同时产能与效率,也都有了质的跨越。不仅同行有口皆碑,国外同行业的专家们也是赞扬不绝。
“经营企业当然需要一些爆发力。思考和酝酿时,就是一种蓄势,一种准备。一旦目标确立,去实施时,就要有爆发力,向着目标去冲刺。”虽然离开竞技运动场十几年了,但己经全身心投入企业经营的高进华,言谈举止之间依然有些运动的成分。
2001年大学毕业时高进华25岁,正想着去外面闯荡一下,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父亲高文班就要他来史丹利公司接任总经理。“从内心而言,我真不愿接。一是刚从学校毕业什么都不懂,二是怕史丹利公司在我手上裁了,以后没法在社会上混了,最起码在临沂是没法混了。”8年后的今天,当高进华再次回忆当初“被迫进厂”接班的情景时,依然坦言相告,毫不隐瞒。
但他父亲认定“他行,我对他太了解了,什么都想争第一”,硬是将他扶上了总经理位置,还用鞭“抽”着走,这一“走”就是8年。
当初高进华接手总经理时,史丹利的年销售额还不到两亿元。而之后的8年中,史丹利的年营业额每年都以近乎翻番的速度发展。2008年,尽管遇到了金融危机,史丹利的年营业额,依然达到了近30个亿,今年更将突破36亿大关。而今年随着广西贵港和山东平原两个新厂的相继投产,2010年有望突破50个亿。“我的目标是三年内达到100个亿,更远的目标是成为世界复合肥的第一。”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铺天而来,从未遭遇过此情此景的史丹利公司,面对原材料价格剧烈震荡,产品售价全面下滑,年终损失一个多亿。
复盘自己所走过的每一步,高进华在体现年轻而具有爆发力的优势时,也在不断品味年轻所带来的点滴感悟。“我很清楚,成长是需要代价的。但今天,我不仅需要品牌的知名度,我更要品牌的美誉度。”
当高进华面对我们坦然地说出这句话时,我们完全可以从他话语中领略到他内心深处正在积蓄着一股全新的、成熟的力量。多年短跑运动的艰苦磨练,成就了他坚强坚毅不甘落后的秉性,使他在企业经营中,不畏艰难,永不服输。而父辈的放手信任,又使他在收获耕耘的丰收时,更收获了一份自我的洗礼,让成熟成了他的好友,让理性开始伴随他全新的决策。但他依然推崇“爆发力”,并使其成为他工作的一种风格。
“搏尔特起跑技术并不占优,甚至是有些劣势,但他的爆发力强,在过程中,这种优势让他赶上并超过了所有对手,最终笑傲赛场,独步天下,我非常欣赏他。经营企业,需要马拉松般的持久与耐力,也需要一种百米冲刺的爆发力,因为现在是竞争的时代,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更需要咬住目标后的爆发力。”
历数8年来史丹利公司所走过的每一步,以及那一直向上的营业额阶梯,高进华无疑是可以进入成功人士行列的,在“富二代”的接班转型中也是脱颖而出的。但他还年轻,还在成长过程中,还会遭遇类似全球金融危机这样的连他的父辈都没有遭遇过的新、奇、特,因此,高进华还需要在成长的跑道上磨练,需要为实现更宏大的目标而积蓄能量。 (王莉香 思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