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11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谁为雪灾中“受伤”的大棚埋单

□ 本报记者 张占果 通讯员 郝伟忠 田贵生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但当“瑞雪”变成雪灾,当传统种养“蜕变”成现代高效设施农业,大雪给善良而辛苦的种田人带来更多的不是丰收的希望,而是大棚倒塌等各种农业设施遭受重创的种种烦恼和惨重损失。11月10日至12日山西省遭受了几十年不遇的特大雪灾,本报记者第一时间赶赴晋中市榆次区农村信用联社对辖内的种植大户进行了采访。

  今冬的第一场“暴雪”给榆次区农民留下了这样一幅幅沉重的画面:在北田镇梁坪村和朱村、在东赵乡石羊坂村和训域村、在什贴镇李坊村和山庄头村,共计约460余套蔬菜大棚被漫天飞舞的大雪将棚顶压得紧贴了地面,金属支架被压得弯曲变形,原来包裹金属架的塑料薄膜也早已脱离了金属架,完全失去了保温的作用……

  面对天灾,使人不禁要替广大农户问一声:谁来为这些“受伤”的蔬菜大棚买单?又有谁来承担各级农村信用社近500多万元的小额信用贷款损失?

  修建大棚只能自掏腰包?

  “大棚倒得我们心寒啊,我们种大棚蔬菜快5年了,像今年这么大的雪还是第一次遇到。尽管我们这几天日夜不停地清除棚顶积雪,依然有近16多套大棚被毁坏,对于这样的损失,我们只能自掏腰包。”榆次区东赵乡石羊坂村书记边旭东哽咽着对记者说。

  同样的遭遇对于北田镇梁坪村和朱村的农民来说,似乎显得更加严重。大雪中,两村共有将近80多个大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每个大棚占地约1.5亩,每亩大棚的基本造价是1.2万元左右。北田镇朱村书记赵丽琴一脸无奈地说道:“上百万元的大棚设施就在这漫天大雪中毁掉了,我们目前只能尽量维护和挽救那些没有倒塌的大棚,对于这么巨大的损失和信用社的贷款,还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解决。”

  农业保险缘何难以解忧?

  近年来,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农业仍然是个相对弱势产业,在高效设施农业中,大棚、温室等设施设备的投入固然能提高产量、创造更高的效益,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投入风险的增加。如何来化解这部分风险,问题的答案正是边旭东、赵丽琴等这些农村创业带头人所寻求和期盼的。

  能否为蔬菜大棚等现代农业生产设施买份保险,以应对不测?对此广大农户早就动过脑筋,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找到一条为蔬菜大棚买保险的“绿色通道”。边旭东介绍,他曾经不止一次地咨询过农业设施设备的商业性保险,也有商业保险公司表示愿意接受他的投保,但是,测算下来,一套蔬菜大棚的保费数额却多达2000多元,如此的高额保费最终不得不让刚刚脱贫还未致富的广大农户忍痛放弃了商业保险。

  政策性农险扩容待何时?

  在各种保险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今天,为什么作为现代农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硬件设施,最容易受风吹雨打破坏的蔬菜大棚等仍然无法投保呢?对此,记者了解到了如下情况。

  保险本身应该是一种商业性行为,农业保险因为有了政府的推动和补贴才成为一种政策性保险。按照市场规律,推出一个新的保险险种其前提是要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并且要以大量同质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为基础。而目前之所以无法将大棚等设施列入农保范围,原因主要是农业保险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大棚等农业设施的同质风险并不明显。

  目前,榆次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标的是种养对象,在现有条件下,大棚、温室等农业设施就像工厂企业的厂房一样,属财产类;榆次目前在农业上使用的大棚等设施在取材上参差不齐,仅大棚结构就有钢架的、竹制的,钢架的材料好坏也是千差万别。如此纷繁复杂的取材,不仅不利于保险条款的统一,也难以制定让农户接受的保险费率。

  事实上,除了大棚等现代农业设施外,仍在农业保险“绿箱”政策之外的农险盲点还有很多,如栽培在温室、大棚里的花卉,养在池塘里的鱼虾,圈在棚舍里的牛羊,以及滴灌、农机等属财产范畴的农用设备等。

  随着政策性农险的逐步完善和成熟,或者随着其它新途径、新办法的应运而生,我们期待“农业”这一仍处于弱势状态的基础产业,能得到更多的呵护与关注;我们同样期待,有更多的关爱和扶持能为广大农户和勇担社会责任的农村信用社“雪中送炭”。

  冰天雪地涌暖流

  “信用社可帮了我们的大忙了,要不是你们送来的自救资金,我们村的大棚将无法重建,损失也不可估量!”河南省滑县慈周寨乡孙白社村村委会主任孙国宽紧紧握住该乡信用社主任谢秋波的手感激地说。

  11月11日至12日,一场大雪使慈周寨乡的蔬菜大棚大半坍塌,该乡信用社立即组织客户经理在第一时间了解雪灾给蔬菜种植户造成的损失,对受灾情况严重的种、养殖大户进行重点走访。当了解到该乡孙白社村村民孙王计的3个大棚坍塌严重、种植的2亩多羊角椒全部被大雪覆盖、如果重建需要资金2.5万元时,结合其它小组了解灾情的情况,信用社领导班子及时召开会议,把全力支持大棚重建工作当成目前的重点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并特事特办,第二天就及时通知受灾严重的孙白社、后柿园、方易寨等村村委会,通知有贷款需求且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到信用社办理了贷款手续。 (孙红卫  谢秋波)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