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5月的一天,河北任丘市供销合作社冷冷清清的机关大楼里来了一个新人,这个人是被当地政府调来把守供销合作社这个“破烂小摊子”的,时间转眼过去了七年,此人不仅守住了当初那个小摊摊,而且还把它做成了有头有脸的大摊子。如今的任丘供销合作社可谓风生水起,春意昂然。这个人就是:堵佩俊。
糠篓跳糠囤 局长改主任
2002年5月之前,堵佩俊还在任丘市商业局当局长,政府机构改革之下,一纸调令,把他调到了任丘市供销合作社。当时,有朋友给堵佩俊编了句顺口溜:“糠篓跳糠囤,局长改主任”。——这么说是有原因的:
2002年5月的任丘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线断、网破、人心散”,背负了2.2亿元的债务包袱,到了破产的边缘;市社机关工资不能按时发放;多数基层单位经营业务丧失殆尽,不但工作没保证,就连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工资、药费也常年拖欠;部分单位靠吃资产、吃贷款过日子,房屋破旧,杂草丛生。人们都说:供销合作社的破房子破院子适合拍《聊斋》,哪儿破哪儿是供销合作社。
堵佩俊说,虽然供销合作社是个“糠囤”,但他从上岗那一刻起就下决心,不管有多难,也要扭转任丘市供销合作社的被动局面。
深化改革 树立形象
堵佩俊来到供销合作社,日子过得很不安稳,几乎天天都有供销合作社下岗、退休员工来他办公室要求解决各种问题,脾气好点的员工安抚工作还算比较好做,遇到脾气不好的,一天就什么事情也干不了了。
此时的堵佩俊面对如此棘手的局面,毅然决然着手改革,要想把供销合作社这个“糠囤”变“粮仓”,得先把放粮食的仓一点一点修补好。
7个月的时间,任丘市供销合作社对8个资不抵债的企业依法实施了破产,完成了8个社属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卸掉债务包袱2亿元,置换职工身份1200人,兑现安置补偿金800万元,中层干部实行了聘任制,由原来的232人精减到了81人,优化了干部队伍,由于工作细致,无一人上访告状,确保了人事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妥善解决了各类历史遗留问题。17个基层社全部实行了民营机制管理,市社管土地和资产,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先后筹措资金600万元解决了1990年以前拖欠的离退休人员生活费,在职职工工资、养老金,社员股金,个人借款等遗留问题;本着关注民生,构建和谐供销的精神,任丘市供销合作社从2004年开始为全系统892名退休人员、318名在职人员加入了医保,年支出90余万元。
2006年底,任丘供销合作社全部完成了改制任务。自此,再也没员工因为生活费问题来敲堵佩俊的办公室门了。
任丘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办公场所打扫干净了,市社机关楼的前后还栽上了树、种上了花,堵佩俊的心和任丘供销合作社人一起变得阳光明媚了。
回归农村 流通为农
把供销合作社这个烂摊摊归置得有了些模样,这只是一个开始,要想让员工、让供销合作社过上好日子,还应该有更广阔的思路、更大的作为。
堵佩俊除了发展企业,招商引资、建立项目,把更多的目光投到了农村。他认定,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无论有多少途径,最终都要回归农村,只有扎根农村,才有生存发展的土壤。
2006年9月 ,任丘市社在政府支持下,成立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并在18个乡镇建立了农合联分会,搭建了农合组织发展的服务平台。
任丘市农合联成立以来,把信息服务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千方百计为农民提供有价值、真实有效的信息,帮助农民寻找农产品销售渠道,为会员和农民朋友提供无偿服务。今年以来,为种粮农户提供200余条粮食购销信息,帮助农民销售杂粮20余万吨,为蔬菜种植户提供300余条销售信息,促进了全市果品蔬菜的销售。为帮助农民和会员拓宽销售渠道,任丘市农合联积极组织会员单位到外地参观考察,了解外地农合组织成功的发展经验,提高了他们的管理水平。2006年以来,组织参加农产品交易会8次,人数达300多人次,达成20多份合作意向,推销农产品3000余万元,解决了农民买难卖难的问题。针对农民生产经营的需要,市农合联定期举办农技培训班。
堵佩俊为农服务的战略部署远不止此。为了做好农合组织的诉求工作,任丘市农合联积极为农合组织搞好法律诉求。聘请了专门律师为农合组织开展维权服务。2006年以来,已代言维权30余宗,多数经济纠纷得到了妥善解决,受到了农合组织的高度评价。
除此之外,堵佩俊在农村的战略多点开花。任丘市社还按照“小超市、大连锁”的经营格局每个基层社都建成了一座日用消费品超市,发展村级服务站168家,方便了农民购买,确保了消费安全。为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加快农村社区化、城镇化进程,任丘市供销合作社按照“政府主导,供销社领办,多元投资,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延伸服务终端,发展社区服务中心,服务新农村建设。
任丘电视台一位记者说:“没到供销社以前不知道供销社是干什么的,通过到供销社来采访,发现供销社为农民服务做的事很多,供销社不是没有作用,而是在服务三农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句话是公众对供销合作社的重新认识和肯定,也让堵佩俊倍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