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9年12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一壶香茶三分情思 几度风雨谁解师心(下)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丁广泉访谈
□ 浓茶小罐

  记者丁老师,我们普通观众在电视上经常看见您的一些外国学生,您也有一个“洋教头”的美誉,可是我们很少看到您的中国学生。您收中国学生吗?他们的学习状况是什么样的?

  丁广泉:我也有中国学生,现在中国学生中比较出色的是连春建,现在在煤矿文工团,是跟贾伦在合作。以前和我也一起合作过。

  最早是在1971年,那时我在宣武区文化馆办了三次训练班,我来教相声、快板。最多的时候有过50多个学生,都是中国学生,都是咱们工人子弟。后来也有一些学生逐渐培养出来,也走入了专业。当然这都不算是徒弟,只是学生,这些大家也不是特别的熟悉,也没出什么名。但是通过这些培训班,我做了群众文化培养工作,也积累了教学、教学生的经验。我说相声的时间虽然很长,但是出名出的很晚,到了1986年才被观众所认识,我才上的电视。那个时候跟石小杰作了一个《破财招灾》的相声电视剧,我要演的是老北京,“二大伯”。这个节目一播,电视观众彻底认识我了,在生活中也称我为“二大伯”。这个阶段,我们转到了煤矿文工团,在那里收了徒弟连春建,带着他一直演出。

  这一阶段,我的节目比较多了,观众也对我比较熟识了,在一次中央电视台的晚会当中,他们想做一个新鲜的节目,让我去北大找外国学生,做一点外国学生的节目。因为1989年的时候,在春晚上第一次出现外国面孔,就是我的一个徒弟卡尔罗,是南斯拉夫的一个学生。他说了一个北京的俏皮话,这一下引起观众反响,接着元旦晚会上大山又出现了,说了一个《夜归》。一下子成了明星了,一夜成名,老百姓都知道了这样一个大山,大山就变成了一个名人了。可是这个节目不是我做的,这是一个北大的王老师王文全,他管留学生文化生活的,根据一个课本编的,演完之后一下子在咱们中国就轰动起来了。大家都觉得这样的节目很好,导演就找到我做一个外国人的节目。所以1989年的时候我就带着任务去到了北大,在500多名留学生中选了几个学生,给他们做一个节目,《新编孔乙己》。我选的这些外国学生里面就有大山,是首当其冲的。还有一个非常出色的坦桑尼亚的黑人女孩,一个黎巴嫩的学生、一个美国学生,这么五个学生,给他们编了一个小品。这个小品一下子又轰动了,大家觉得太好玩了,还获了新光奖。这样媒体就知道了我能做外国人的节目,能给他们教,而这些学生们也觉得相声小品特别有意思,特别好,因此大山就提出来能不能继续跟我学曲艺,你教我。我说没问题。阿马尔也要跟我学,她是坦桑尼亚人,也都是回民,和我就非常的亲。这样我就带着他们学了,慢慢的北京电视台春节晚会来找我做外国学生的节目,外地电视台也来找我做节目,这么一来我就从他们这五个人开始教起,越来越欲罢不能了。

  我教外国学生并不是我和别人的想法不一样,我多聪明,我多有想法,多有前瞻,多有宏伟的目标。其实是没有的,我是被推到这个位置上的,一是媒体需要,老百姓喜欢;另外一个是他们来找我,需要学习曲艺。我的主导思想是,我们老一辈一直都想把相声推到外国,但是受到语言和时代的局限。不知道怎么推,外国人不懂中国话,怎么让他们知道相声是一个很好的艺术呢?我的恩师侯大师一直都谈过,这个东西是应该让外国人知道的,应该把东方的幽默传播出去。

  这些学生来到我这里之后,我也感觉到,很多外国人在异国他乡生活很困难,很艰苦,根本不是我们原来想像的外国人都比咱们优越。实际上他们很穷。大山刚开始连套像样的演出服都没有。他的西装太旧了,我说,你的西装能不能好一点?我到他的宿舍帮他挑衣服,他打开衣柜给我看,衣柜里只有两套衣服,一套是他爸爸的,一套是他哥哥的——都是很旧的西服。所以你们现在看1990年北京电视台春节晚会当中《说学练唱》我们大山穿一件不是很合体的西服。从这一件事,我知道,他们的生活其实很艰苦,他们外出求学,靠的是奖学金,除了奖学金什么都没有。后来我女儿到美国留学,她走的时候我极尽了全家所有给她凑了800块美金,但是生活中这800块钱能干什么啊?我是倾家所有,到头了……所以换位想想,这些孩子们,都不容易。所以说是学相声,孩子们来我这里,也能解解馋。在留学生食堂舍不得买那么好的菜,起码来家里,吃个饺子、吃个炖肉、吃个爆羊肉也算是改善生活。再加上我的厨艺也很高,也会掉着花样的做。我是感觉到他们苦,所以孩子们到我这里来是解解馋,一般上完课,弄一桌好吃的大家解解馋。

  为什么这些外国学生比我的中国学生知名度高?我总结有两个原因,一个我的责任,我对中国学生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没有倾下那么大的力量。中国学生一般是带艺拜师,一些基本理论他们都懂,但是有一些是不对,有的不太清楚。这个时候你要给他纠正过去就比较难。可是作为外国人来说,他是“生虎子”,您说什么是什么,一张白纸,接收起来比较没有障碍。最近我也看到网上对我的评论,“两耳不闻圈内事,一心只设堂收徒”。真是,我没干什么,就是在教外国学生,我不想听各种各样的舆论,我觉得自己是做了一件好事。这个事业前无古人——以前我不敢说后无来者,但是根据目前发展的情况来说,后无来者。因为谁也做不了我这件事,你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和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外国学生身上,把每一个外国学生都当做自己的孩子看来。养这么多外国孩子,说句老实话,喜怒哀乐忧恐惊,哪方面都承担着很大的责任,我得替他们负责任。我收徒弟的三个标准:一是人品,人品要好。第二,你要真的热爱中国的文化中国的艺术!你得喜欢中国的相声!你是来研究中国艺术的,就要把它作为真正的爱好和追求。第三是要懂汉语,要中级汉语以上。你没有中级以上的水平,让你听一段京戏你能明白吗?什么叫单弦,什么叫京韵大鼓,什么叫西河大鼓,你再给他掰扯这些东西就太难了。所以在沟通交流的过程当中肯定你要有很好很好的中文的底子。这三个条件下,我才收。我最大特点,他们也知道,就是“要想出名不花钱,就找那个丁广泉”这是外国人传出来的。所以我在做这些的时候,我心里有很多的委屈。我这里算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现在陆陆续续有80多个国家的140多学生通过我这里上电视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有什么不理解也好,对我什么看法也好,我不去管这些事情,我也不想大家对我有一个什么样的结论,我是伟大、我是讨厌、我是缺德、我是不怎么样、我是挣钱来了、我是别出心裁,什么样的我都无所谓。因为毕竟我把中国的相声通过这140多个学生的嘴告诉了80个国家。知道中国民族是有幽默感的民族,中国是有幽默艺术的。而且中国的幽默不比任何一个国家的幽默差!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有相声,我们的相声有200年历史,尽管没有著书立传,但是通过一代一代人的传承,我们的相声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学里一种优秀的艺术形式,这也证明了我们的幽默是高级的。

  记者您自己是个相声表演艺术家、相声教育家,在您眼中,什么样的相声演员算是好的相声演员?

  丁广泉:作为一个好的相声演员应该具备一个什么好的条件?这里有先天和后天。我觉得我自己直到现在还不是很够格。因为我的师父对我也不是很满意,虽然他一直都是在表扬我,老师觉得我有点脑子,但是好的相声演员的基础不是特别好,“帅、卖、坏、怪”的不够。所以要靠自己后天的努力。

  作为相声表演艺术家,要在相声行当中来分析,我师父给我讲的这四句话:“学识渊博,知识丰富,见解独到,善于表达。”这四点要是做成了,才是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大师,你仔细看他的相声,那确实是真正的艺术!现在说来,我对当前的青年相声演员有一种期望,一种希望,我希望你们无论得了什么样的奖,都不要骄傲,不要止步,你们要发扬相声事业,要做到这四点:“学识渊博,知识丰富,见解独到,善于表达。”这才合格。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