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宏观方向性结论已经基本确定,一些基本政策也相应稳定下来,农村金融自身营运、风险防控能力也有所改善。然而,农村金融在具体组织和操作层面上仍然存在着十分严重的缺陷,尤其是农村金融在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健康运行的一大障碍,阻碍了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前进步伐。
贷款风险的基本类型
会计避险主要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从会计方面加以分析、避险。因此,对贷款风险的分类必须在体现会计性的同时,反映出管理者的定位,进而寻找两种分类相结合部分的分析模式。
所谓“管理的角度”很模糊,大部分的分类标准都与管理者息息相关。可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营风险;流动性风险、资本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投资风险、国家风险、竞争风险两类。在管理风险种类中,与银行贷款相关的有信用风险、制度风险、经营风险。而从会计角度对贷款风险进行分类则相对简单些,主要包括会计核算风险、会计监督风险和会计人员管理风险。综上,会计避险实际上就是要规避信用风险、会计操作风险、会计监督风险、技术管理风险、人员管理风险。
会计避险的实际应用
在贷款业务的会计避险系统中,存在几个最重要的因素,可以把它们概括为在一个特定环境下的一个主体、两个硬件和一个辅助设施。一个主体是指人,包括与之相关的会计和信贷人员,他们作为行为的主体,在规避贷款业务风险的过程中起着执行一切指令的作用。两个硬件是指制度硬件与技术硬件,它们作为主体行为过程中的基本依据而存在,代表着人行动的大方向。辅助设置是指会计监督,会计监督贯穿了行为的全过程,是主体行为中时刻需要的重要手段。从避险手段的内容来看,具体分为信用管理、制度改善、操作改善、技术完善、会计监督、人本管理六个注意事项。
对逾期贷款回收后先冲减本金再确认利息收入问题的改进。由于逾期贷款回收后先冲减本金再确认利息收入对会计谨慎性有着一定程度的损害,因此,提出以下解决问题的建议:逾期前,将利息、收入依照贷款本金普通准备金的1%同比例提取坏账准备:当应计贷款转成非应计贷款时,不用已入账的利息收入和应收利息予以冲销,而是对应收利息同贷款本金一起分级并同比例计提坏账损失准备。收回利息时,先计为前期利息收入,冲减应收账款,再计为当期利息收入。而后冲减累计利息坏账,最后冲减本金。一来,保证了本金能够一直存在于会计账上,不会造成一笔贷款只有挂账利息而没有本金的情况,避免了不必要的错误的发生,二来,使会计核算更符合实际,更符合谨慎性原则。
强化贷款业务的事后监督。强化当前最薄弱的会计事后监督旨在让风险监督利用会计手段形成一种专门的方法,在时间上形成一个体系,让风险监督贯穿贷款业务的每一个过程,在时间上不间断的、始终坚持对贷款风险的发现与规避,通过全过程的监督,尽可能的将风险降到最低。这里的事后指的并不是不良贷款形成之后,而是在贷款发出之后.就应当时刻警惕可能发生的风险,由信贷人员定期密切关注已发放贷款的质量变化,当贷款人出现不良征兆时,及早做出反应。因此,在事后的监督工作中要提高事后监督的技术含量,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提高事后监督工作的质量,解决时间滞后的问题。
在贷款事后的监督中,应当增设专职的贷款事后监督员,以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为依据进行监督其职责不能由发放该笔贷款的信贷员同时担当,建议由熟悉会计业务的人员担任,其工作的结果应能够同时参与对信贷人员的评价工作。该岗位可以考虑由从会计部门分离出来的会计事后监督员进行相关信贷培训后担任,这样不但能保证工作的质量,还能避免人才的浪费但必须保证他相对于信贷员与会计部门的独立性。
通过金融资产转移实现不良资产的集中管理。金融资产转移是指企业(转出方)将金融资产让与或交付给该金融资产发行方以外的另一方(转入方)。近年来,四大商业银行先后组建成立国信达、长城、东方和华融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以债转股、资产证券化等各种投资银行的手段集中处置不良资产,集中精力操作银行业务,大大提高了竞争力。农村金融机构应借鉴《企业会计准则》关于对金融资产转移部分的讲解建立适应农村金融实际的不良资产集中管理机构。
发展和提高人本管理。人本管理是管理会计中物本管理的发展和提高。物本管理认为管理是一个单纯的物质技术过程,提倡人也作为管理的对象和生产操作的工具,纳入物的系统进行管理。人本管理认为,不能把管理者看作是单纯的物质技术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人文社会系统,要求在尊重人的人格独立和个人尊严的前提下,确立人在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
因此“以人为本”的管理系统是一个动态的有机体,涉及人的心理、社会层面、丰富的情感世界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是难以甚至无法用精确的数据来表现的。这就使精确的定量化方法失去了使用的前提,因而要求管理人员运用以“思辨定性”为基本特征的“人文思维”深入到人的精神世界去认识、分析、研究相关问题,力求从员工对自己行为的主动性和人际关系的和谐性出发,来充分调动广大员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