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在中国有“举国之饮”之说,可见茶在中国人心中的特殊地位。近年来,源于茶的保健功效,许多以茶制作的保健食品纷纷走入了市场。保健茶市场份额迅速扩大,现已发展成为保健食品领域中不可忽视的新军。
然而,在市场上高歌猛进的保健茶,其虚假宣传、质量低劣、价格虚高等问题也被频频曝光。显然,保健茶没能摆脱大多保健食品发展中遇到的尴尬,遭遇了“成长的烦恼”。
广告之“殇”:
一个产品两份说明书
广告往往是保健食品进入市场的第一步,近年来,国人对保健食品广告的泛滥早已深恶痛绝,甚至直接导致了对整个保健食品行业的信任危机。在众多违规保健食品广告中,保健茶的违规广告就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曾经在市场上风光一时的四川“仙牌”灵芝茶因广告问题而受到过有关部门的处罚。
一盒保健茶有不同的两种广告宣传单的现象相当普遍,在保健茶说明书中仅写明可以提高免疫力,而在该产品的宣传单中却介绍可以起到“抗肿瘤”、“降血脂”、“降血糖”的功效。
据了解,目前保健茶违法宣传主要分两种:一是盗用卫生部批文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的批文随意注册,二是做违法广告,夸大功效或用专家名义做虚假宣传。
监管人员分析,保健茶出现两种说明书的现象,主要是为了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国家明文规定不允许保健食品宣传疗效,那就在说明书之外进行宣传;因此每个保健茶都附带一份宣传单,这样就可顺利通过检查,而且还不影响销售。其次,此举能够得到食品店和药店的全力配合,因为保健食品利润较高,所以鼓动了食品店与药店全力推销的积极性。毕竟多数的消费者对保健食品与药品的概念不是很清楚,所以经营者总想在推销保健茶时借机打擦边球。
一位多年从事保健茶销售的业内人士告诉笔者,近年来,保健茶虚假广告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从表面上看,保健茶的广告是欺骗了消费者,但真正损害的还是保健茶行业的自身利益,如果经营者不树立诚信经营理念,加强企业自律,将严重影响保健茶行业的长期发展。
市场之“忧”:
盲目跟风 哄抬价格
我国市场上销售的保健茶有银杏茶、灵芝茶、冬凌草速溶茶、冬虫夏草速溶茶、枸杞茶、杜仲茶、桑葚五味茶、乌梅养胃茶、菊茶、枇杷竹叶茶、山楂茶等十多个品种。有关人士介绍,虽然目前中国保健茶成为饮料市场的新亮点,但市场暴露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
近年来,众多饮料企业、制药企业纷纷涉足保健茶领域,使保健茶产量不断攀升,给市场带来了很大压力。结果,我国保健茶产品质量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以银杏茶为例,由于一些企业盲目“追风”,并不具备提取银杏黄酮、制作保健茶的生产技术,其产品功能、功效也就达不到要求,以次充好,大大降低了其声誉和实用价值。
此外,价格是影响保健茶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过高的价格无疑会制约保健茶市场的扩大。据业内人士透露,保健茶利润一般可达100%~200%,甚至更高。因此,并不是茶叶越贵,保健效果就越好。以减肥茶为例,茶叶的有效减肥成分是其中的多酚类和茶黄素类物质,所以在制作中要选择含这些物质量高的茶叶,而这些因素和价格无关。
专家建议,尽管中草药保健茶市场前景乐观,但是也要注意其所产生的副作用,防止品种单一造成某几种保健茶过于集中而使产品积压。从行业发展整体上来说,企业要根据国民的消费能力,使保健茶的价格不至于过高,以适应绝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
发展之“路”:
增加科技含量 规范发展
我国茶饮料在产量上已升至饮料业的第二位,达到年产200多万吨。
在行业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保健茶行业只有科技创新才可提升保健茶叶产品在国际市场多以初级原料性产品为主的低附加值形象,推动产业跨越式发展,努力实现保健茶经济收入的高增长。
近年来,我国保健茶企业在生物茶树育种、无公害化、工业化茶园管理、茶产品深加工以及保健茶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但目前,广大茶企依旧为“企业规模小、实力差、粗放式经营、经济效益低”的行业现状深深困扰,更急需寻找一条科技创新之路。专家指出,国内保健茶企业应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开发出更有竞争力的保健茶的新品,尽快摆脱保健茶低层次竞争的局面,并密切注意国际饮料市场的动态,紧跟全球茶产业朝着产品的多样化、创新化的方向发展。
有专家预测,在未来的10~15年内,传统的茶叶在国内市场上仍将占主要地位,国内保健茶行业依托我国悠久的茶文化和中医药文化,必然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华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