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河北省石家庄市供销合作社按照当地党委、政府总体战略部署,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项目带动两大主体战略,全力实施“网络立社、项目强社、富农兴社、机制活社、品牌亮社”五大攻坚战,抓网络建平台,抓项目增实力,抓改革激活力,抓服务强功能,抓品牌树形象,全市供销合作事业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良好发展势头。
网络立社
石家庄市社着眼城乡流通统筹发展,重点实施了“新网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整合资源、打造龙头、完善终端。截至目前,全系统共组建配送中心67个,兴建大中型超市25家,建设农家店1853个,兴办村级农资综合服务站2989个,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回收、食盐、烟花爆竹等六大骨干商品连锁经营网络覆盖全市80%的行政村。今年以来,通过网络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商品27.6亿元。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的建成,有效防止了假冒伪劣农资商品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进一步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加快了城乡流通一体化进程,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
项目强社
2009年,石家庄市社全系统共谋划项目48个,计划总投资48.1亿元。截至目前,已有18个项目开工建设,7个项目竣工。正定国际物流园列入省重点产业支撑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1.8亿元,并和海尔、保龙仓等知名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省重点项目北方农资物流中心,已与元氏县政府签署征地合作协议;北方农产品物流中心列入全市“20+X”重点项目;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已完成投资4400万元,并与印尼力宝集团签订了项目合作备忘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项目,目前争取国债资金3000多万元,累计完成投资6000多万元,建成南简良、十里铺等19个再生资源交易中心,2个分拣处理中心,2 个旧货交易中心,以及1218个绿色社区回收站(亭),初步形成了集收购、集散、加工为一体的网络体系,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提升了城市品位,成为有口皆碑的“清洁工程”、“环保工程”和“民心工程”。
富农兴社
截至目前,石家庄市社全系统共领办各类专业合作社552家,各类行业协会161家,入社农户达到了6.48万户,辐射带动农户22.7万户,助农增收1.8亿元。市供销合作社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大力推进“食盐安全村”创建活动。今年以来,共建设“食盐安全村”1420个,总数已达3926个,为打造食品安全最放心城市贡献了力量。市社积极构建担保公司、村镇银行和农业统筹保险“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今年,为10个县的12家种养殖专业社开办农业保险,保险金额94.14万元。在遭受严重雹灾之后,迅速开展勘灾理赔工作,为灵寿、行唐、赞皇、鹿泉等7个县(市)、8个专业社的204户受灾农民,赔付38.95万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机制活社
石家庄市各级供销合作社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供销合作社振兴的关键和前提,加快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激发了系统发展活力。一是进一步深化县级社综合改革,加快农合联实体化步伐。目前,全系统共建设县级农合联18家,发展乡级农合联办事机构150个,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达到132家,成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二是基层社改造加速推进。截至目前,全系统共有38家基层社完成了超市改造,竞争实力得到恢复。三是社属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竞争力不断增强。目前,全系统70%的社属企业实行了多种形式的改革,直属企业的生存和创效能力进一步增强。
名牌亮社
市社以“建名企、树名店、创名牌”为主要内容,大力推进“三名”工程。河北中山日化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推进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建设,目前,已在全省发展连锁店120多家,城区供销合作社的“红满楼”连锁店发展到86家。同时,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农家店”、“农资综合服务站”和连锁店,使之成为了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的亮点,“小网点,大流通”的流通格局初步形成,激活了农村消费市场。再次,通过培育特色生产基地,推进农业标准化和规模化,引导专业社注册商标,争创名牌。市社先后培育了“原村”土布、“甲壳素”大枣、“万鸿塬”蔬菜、“灵洁”食用菌、紫玉葡萄等一大批具有地域、产业特色名牌产品。(刘运梅 单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