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云南省建水县西庄镇马家营村委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积极从石屏县坝心镇引进17.6亩草莓进行试验示范种植,并准备把发展草莓种植作为冬季农业开发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但由于信息闭塞,农民种植出来的草莓只能自己挑到西庄镇或建水城的集市上零卖,不但费时费力,而且销售价格也很不理想。每公斤4元左右的卖价,除去生产成本和销售费用,农民基本没有什么赚头。因此,马家营的草莓种植规模迟迟没有扩大,培植草莓产业的愿望也迟迟没有实现。
2007年,建水县供销合作社在组织实施“四进村”实现“五个有”推进乡村流通服务体系建设中,把马家营村委会作为8个试点村之一,投资2万多元在村委会建立了红河农产品信息网(简称“红农网”)基层信息站点,配备了微机、打印机、传真机和数码像机等设备,开通了互联网,并确定村委会唐副主任作为兼职信息员。经过专门培训后,唐副主任试着在“红农网”上发布了配有彩色照片的马家营草莓生产和供求信息。没想到过了不长的时间,就有几个外地收购者到村里收购草莓,收购价格也节节攀升。草莓种植户赚到信息带来的第一桶金后,种植草莓的积极性大大提高,2007年,全村的草莓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120多亩,草莓总产量达到180多吨,农民销售草莓的总收入达到70多万元,每亩平均收入6000多元。2008年,全村的草莓种植面积又扩大到250多亩,草莓总产量达到370多吨,农民销售草莓的总收入达到180多万元。今年,马家营草莓由于果大、色艳、口感好而深受外地客商青睐,11月初草莓刚刚成熟,外地收购商就纷纷进村收购,截至11月10日,每天的草莓收购量就达到了1100多公斤,草莓收购价格也由开秤收购时的9元/公斤,迅速攀升到现在的12元/公斤。若按照平均价12元/公斤计算,马家营村今年种植360亩草莓,草莓种植农户总收入达600多万元。
目前,借助“红农网”这个信息平台,草莓已成为马家营村农民的“摇钱树”。(武如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