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来,辽宁省供销合作社的发展轨迹和全国其他地方大体相同:在计划经济时期,作为省内农村流通的主渠道走向发展的巅峰;经济体制转型后,由于体制性、机制性矛盾的制约,经营下降,效益下滑,全系统亏损比较严重;经过改革的阵痛,在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下,通过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拓展经营业务,提高为农服务水平,辽宁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已经走出低谷,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从2002年开始辽宁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实现扭亏为盈,盈利水平逐年提高。2008年全系统销售总额实现146.4亿元,汇总利润突破亿元大关。目前,全系统资产总额156.6亿元,为农服务能力和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随着2009年10月辽宁省政府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正式签署《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合作备忘录》,辽宁省供销合作社正在成为辽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壮大自己才能为农服务
企业是供销合作社壮大自身力量、重塑形象的窗口和平台。近年来,辽宁省社通过建立出资人制度,实现了社企分开,促进了企业成为“四自”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通过转让、重组、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推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目前,全系统社有企业改制面达95%以上。经过改革,社有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省社直属的辽宁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在全省建立了28个配送中心和2200多个农资连锁经营网点,形成了覆盖全省的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年销售化肥70万吨,销售额达20亿元,为保障农资供应、平抑市场价格作出了重要贡献,去年获得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百强企业”荣誉称号。
改制盘活了企业,如何让企业拥有长久的发展动力和后劲?辽宁省社从加强资源整合、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入手。加大优势业务和优良资产的整合重组力度,促进优势资源进一步集中,使社有资本布局进一步优化。加强系统内外的联合合作,利用供销合作社的网络、品牌等优势,积极招商引资,围绕产业整合、资源掌控、品牌提升和管理技术创新等战略目标,开展与系统外企业的并购重组和引进战略投资者。同时,他们抓住中央启动农村市场消费、加快农村流通现代化、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循环经济等与供销合作社联系紧密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狠抓项目建设,扎实做好项目的策划、论证和推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供销合作社发展后劲;围绕提高市场占有率和控制力等战略目标,加快系统内的资源整合步伐,着力在农资、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农副产品、烟花爆竹等主营业务和优势领域,打造一批主业突出、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提高行业影响力和市场控制力。
基层社是辽宁省社开展工作的载体和组织细胞,根据县以下农村市场特点,省社本着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的原则,结合乡镇建制调整,积极优化基层社布局,调整基层社建制,采取多种方式加快基层社改造,大力推进基层社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打造新形势下基层社的组织体系,加强基层社的“一社两店”建设。运用现代营销方式,强化县级配送中心、乡镇中心超市和村级便民店建设,加快了经营网点空白县和薄弱县的网络恢复重建,逐步形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络。
拓宽服务领域,增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功能。辽宁省社从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出发,不断拓展村级综合服务社的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范围,增强综合服务功能,使其成为农村的商品购销中心、信息交流中心、生活服务中心。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争取支持,通过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努力搭建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全系统有65%的基层社对原有的营业设施进行了改造、扩建,改造、扩建面积达230万平方米,有效地改善了基层社面貌和形象。去年全省有7个基层社被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评为全国“百强基层社”。
架构城乡流通的渠道
农村市场是供销合作社的大本营。辽宁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抓住农民收入增长、消费需求不断扩大的有利时机,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增加农村商品销售,充分发挥了供销合作社在农村市场的主渠道作用。利用“新网工程”,以连锁超市等大型经营企业为龙头和载体,积极开展总代理、总经销和连锁经营,加快乡村农资农家店和日用品超市建设,向农村市场供应质优价廉、适宜农村消费水平的日用消费品。通过实施“新网工程”,初步实现了把超市办到乡村,把现代流通服务延伸到户,有力地改变了农村商品流通的落后面貌,改善了农村购物环境,便利了农民消费。
同时,他们利用国家家电下乡、农机补贴等惠农便民的政策措施,积极开展家电经营和农机经营,扩大销售,满足农民需求。目前,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发展县及县以下连锁超市、便民店等农村经营服务网点9100多个,覆盖全省70%以上的村镇,沈阳苏家屯区、庄河市、盖州市、阜新县等县级供销合作社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经营服务网络全覆盖。
农资服务历来是供销合作社的优势,辽宁省供销合作社利用自身农资连锁配送网络体系,发挥网络和规模优势,积极延伸农资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方式,促进化肥销售,有效地保证了农业生产需求,在化肥供应上继续保持主导优势。通过延伸服务范围、开展测土施肥、推广技物结合服务等方式,逐步实现化肥、农药、种子和农膜等农资供应与服务一体化。
在把质优价实、适宜农村消费水平的日用品送到农村市场的同时,供销合作社系统利用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配送中心,完善配送和采购的双向流通功能,把专业合作社、协会生产的农副产品送到城市,帮助农民销售农副产品,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农民消费。
全系统以完善带动农户的组织制度和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为基础,按照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的发展思路,精心培育和打造龙头企业。新合作、辽宁化肥、东北农资、大连农家乐、好益家、阜新客多来、盘锦裕农等龙头企业,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扩大了经营规模,提高了规模效益,充分发挥了龙头骨干企业在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新网工程”建设中的带动作用。
下一步,辽宁省社以建设批发交易市场和培育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为重点,加快农村市场流通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加大与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生产基地的对接力度,切实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同时,大力提升网络的信息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网络运营质量和效益。加强县级配送中心建设,提升服务带动能力。强化农村商品配送中心的商品采购、储存、加工、编配、调运、信息等功能,充分发挥“新网工程”示范配送中心的作用,运用其带动效应,增加统一配送的商品品种,降低经营成本,扩大经营规模,提高规模效益。
立足农村 服务农业
全系统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社宗旨,积极探索为农服务的新途径、新举措,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类协会等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目前,全系统为农服务组织的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带动能力和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在创办农产品销售、运输、科技服务等专业合作社基础上,积极探索信用合作、合作担保等新型服务方式,有效地推动了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目前,全系统兴办专业合作社1300多个,入社农户24.6万户,带动农户达50万户,年助农增收超过10亿元。其中正式完成工商注册登记的专业合作社800多个,有154个专业合作社纳入全国总社“千社千品”富农工程,207个专业合作社拥有独立的注册商标,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加工领域HACCP(食品安全)认证70项。
同时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加强各类协会建设,发挥中介和桥梁作用,维护农民利益,各类协会发展实现新突破。目前,发展各类协会1100多个(其中县、市级以上的行业协会52个),2009年前三季度各类协会销售额超过50亿,省社已组建成立了辽宁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同时加强专业合作社、各类协会与“新网工程”的对接,通过“新网工程”把专业合作社和协会生产的农副产品及加工产品送到城市,帮助农民销售产品,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全系统发展农村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企业达92家,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网点9100个,其中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点4700个(医药经营网点190个,烟花爆竹经营网点450个),农资经营网点4400个。2008年,各地通过实施“新网工程”实现农村服务经营额200多亿元,其中农村连锁经营实现销售额45.8亿元;化肥经营实现销售额50多亿元;建立各类市场225个,其中农副产品市场157个,农副产品市场交易额实现60亿元;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629家,年收购额66.8亿元,建立再生资源和旧货市场52个,年交易额60亿元;拥有烟花爆竹批发经营企业93家,占全省批发经营企业的86.1%,经营额4.2亿元,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实现医药销售额1亿多元。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辽宁省社的发展环境日趋改善,社会形象越来越好。卓有成效的工作成绩,为辽宁省社的发展赢来更多关注的目光。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和关心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在引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和“新网工程”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辽宁省委、省政府连续6年的工作任务分解中都赋予了供销合作社明确的职能任务;并将供销合作社列为全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责任部门的牵头单位,并赋予了5项重点任务。还将省供销合作社纳入为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省农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2008年3月份,经过辽宁省委常委会讨论,通过了省社的“三定”方案,明确了辽宁省社的职能和机构设置,在原有职能的基础上又新增了四项职能:参与有关法令、法规和政策的制定,维护各级供销合作社的合法权益;组织、协调全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指导所主管社团的业务工作。沈阳市政府还赋予供销合作社主管县域农村服务业的职能,盘锦市政府将“新网工程”建设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县、乡政府进行考核,盖州市、喀左县、建昌县政府还把“新网工程”纳入了当地发展现代流通服务业的规划之中,每年列专项资金予以支持,这都为供销合作社工作的开展创造了宽松的环境。而这一切对辽宁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来说,才只是个开始。 (本版文字、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米雅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