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徐福军担任山东丰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赵坡煤矿采煤三区采煤一班班长以来,他曾两次改进采煤工作面支护工艺,不仅防止了支柱丢失,节约了成本,而且他所在的回料班也从未出现回料时支柱伤人的事故。
目前,徐福军所在的赵坡矿采煤三工区开采的是井下17煤层,该煤层隶属薄煤层,顶板易破碎,而且地质构造包含了倾斜煤层和近水平煤层,为确保安全,整个工作面每个班需用液压支柱近300根。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徐福军受到启发,他利用直径1.2mm的钢丝绳将所有支柱连接,不仅解决了支柱丢失的问题,还消除了支柱因失效倒下容易伤人的安全隐患,同时用钢丝绳为参照物进行支护,工作面支护质量得到大大提高。采煤三工区一直沿用放炮落煤的回采工艺,每次放炮后都要沿煤壁走向形成一排临时支柱,以便回收采面原煤,待原煤清理完毕再进行正式支护。由于临时支柱质量不高,不仅给工作面质量标准化带来影响,同时也带来安全隐患。这一情况让徐福军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他收集各种数据、资料,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他建议工区采取放炮后沿煤柱走向支护柱距为0.8米的正式支柱,并挂接铰接顶梁的支护方式,该举措消除了由于临时支柱质量不高带来的安全隐患,缩短工时约2小时。(李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