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信用社审计部门在促进银行稳健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审计工作滞后农村信用社业务的发展,其审计职能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尚存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困境一: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差,监督职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目前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较差,主要表现在内部审计属于本级的内设机构,受本级领导的领导,尽管相对独立.但对本级监管顾虑重重,影响审计结论的定性,监督力度不够。其次,审计部门作为联社的内部机构而存在,审计人员的任免和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均掌握在同级领导手中,这种审计管理体制削弱了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困境二:审计前瞻性较差,预警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目前,农村信用社开展了相当于事前、事中的非现场审计和主任离任审计,但事后审计仍是审计工作的主要作法,其作用只是常规检查的一种补充,没有真正发挥审计应有的作用,也没有发挥真正的“预警”作用,审计工作仍然停留在低层次的绩效审计中,仅做到“查错纠弊”,不能提供前瞻性的审计信息,提供领导决策。
困境三:专业人才匮乏,审计职能没有得充分发挥。
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的最终目的是找出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缺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供管理层参考。这就要求农村信用社的内部审计人员要一专多能,但这种复合形人才寥寥无几,致使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工作仍停留在查错防弊的目标上,无法完成内部审计工作的既定目标。
困境四:内部审计范围狭窄。
目前农村信用社的内部审计很大程度上主要是在查错防弊,局限于会计错弊的审计,如检查会计凭证、报表等资料是否真实、完整,业务操作是否合法合规等进行审计,而对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经济效益等等方面的审计还远远没有涉及,特别是经济效益审计。这使得内部审计无法服务于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无法适应农村信用社迅速发展的要求。
出路一:更新观念,增强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建立由省级联社或地市办事处统一垂直领导内审机制,实行人员、费用、业绩单独考核,推行内部审计成本、审计质量与绩效挂钩。
更新审计观念,提高审计工作的再认识。应采取多种形式普及现代审计知识的教育,增强审计人员的风险责任感和提高被审计部门的认知程度。把审计工作放在经营管理的重要位置,切实支持审计部门做好审计工作。
出路二:更新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积极培养复合型人才。
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是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前提条件,这意味着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足以完成其任务的必要的知识、技能和其他专业能力,必须具有独立的收集、分析、评价和记录信息的能力。因此,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比如后续教育、业务培训、末位淘汰、考核激励等措施来提高内审整体队伍和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培训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为法人治理的有效性提供源源不断的符合要求的监督控制资源。
出路三:扩大审计范围,调整审计重点,抓住审计热点。
开展全面审计。农村信用社的内部审计应当由从对传统的单一财务收支审计转为对涵盖企业经营管理各个方面和环节的审计。比如对内部控制、经济责任、合同、环境内部、风险管理、战略管理、管理舞弊等的审计。与此同时,农村信用社的内部审计应当密切关注金融创新业务的发展,防范新业务操作风险,寻找风险防范和业务创新的黄金分割点,以确保农村信用社平稳健康发展。
转移审计重点。应以经济效益审计为中心,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控制审计,将内部审计的重心从事后审计转为事前、事中审计,把内部审计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加强管理服务的职能。
抓住审计热点。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从全局出发,以风险为导向找出风险高的地方,确定重点的审计领域。这样就抓住审计热点,提高审计质量就有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