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纺织同处于一条产业链条,两者之间有着无法割舍的联系。在近几年的市场洗礼中,棉花企业的经营理念不断完善,从最初收购时期的盲目收购到依据订单收购、加工,大大降低了棉花加工企业的经营风险。然而处于棉花链条的最上端——棉农的棉花生产、销售仍处于“混乱”和无保障的状态。国内大多棉区的生产、加工、销售三者之间相对独立,各自为战,并没有科学地结合起来,还只停留在为外地企业提供原材料和皮棉初加工阶段。这种阶段,一方面导致棉花种植面积随着每年棉花收购价格的涨跌而增减,棉农收益也随着每年棉花收购市场价格的变动而无保障,即使在丰收和收购价格比较高的年景,棉农的收益仍不理想,与粮食相比,仍低于粮食收益;另一方面导致收购企业通常很难收购到符合下游企业生产要求的棉花,而需找“订单要求的棉花”的过程也少不了周折。
促进我国棉业可持续性发展,是当前我国棉花产业建设的重点。因为植棉效益逐年下滑,从今年开始,新疆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减棉增粮”战略,预计3年内棉花面积将减少1/3;据统计,去年因为棉农收益没有得到保障,今年我国棉花种植面积下降了10%左右。维持棉花种植面积,保证棉花产量不出现大幅波动,促进棉花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已经刻不容缓。
棉花产区与大型纺织企业的联姻,可保障棉农收益和降低纺企生产成本,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山东金乡棉区与如意科技集团的联姻,“统一布局、统一供种等八统一”不仅为棉花品种提供了保障,而且也方便了企业用棉,企业不必再为统一棉花质量而大费人力,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如意科技集团以高于市场价0.1元/市斤的保护价进行收购。保证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同时,“棉花收益”、“工资收入”、“养老保险”三件“护身符”将棉农变成产业工人,最大程度地保障了棉农的利益,为棉农了却了后顾之忧,棉农可以安心种棉,更有效促进了棉花种植的积极性,也有效保持了该棉区棉花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
其实,早在几年前国内就有大型纺织企业在遥远的新疆承包土地生产棉花,供给自己的部分用棉需求,也是为了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也有企业在新疆建立分厂生产纱线。如山东的鲁泰纺织集团等。而新疆地处偏远,因为资源丰富常年运力紧张,所以上述两种方法难免遭遇种植好的棉花和生产好的纱线因为运力紧张而延误了运出时间,从而耽搁了使用的境况。
当前,我国棉区主要分为三个流域,一是长江流域,包括湖北、湖南等地,二是黄淮流域,包括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三是西北地区,包括新疆、甘肃等。纺织企业就近与产棉区联手,其成本不比自己亲自去遥远的新疆包地种棉和开建纱厂高。我国纺织业主要集中在内地,随着今年年初《振兴调整纺织工业计划》的出台,我国纺织工业将向西北棉区转移。因此,纺织工业建立在棉区,为纺织就近与棉区联姻提供了有力条件。山东是我国除去新疆外的最大产棉省,地处中东部,与广东和浙江等地距离并不遥远,广东、浙江等比较发达的纺织企业或纺织工业园区,可统一就近与山东、河北、安徽等主要棉区联姻。这样也更进一步加强了棉花产业与纺织产业的紧密关联,促进了棉纺产业链条的科学性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