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年1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安徽宿松棉花加工企业重组整合出活力


  虽是寒冬,但宇顺银瑞棉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却温暖如春。听该厂谢老板介绍,2009年随着棉市渐趋回暖,前来订货的纺织厂家是源源不断,订单一大把,皮棉供不应求。这是安徽省宿松县千岭轧花厂破产重组后凸显活力的一个缩影。

  1997年全国棉花市场放开以后,宿松县原有10家老牌棉花收购加工企业由于人员多、摊子大、包袱重,难以适应市场,全县棉花收购加工市场陷于混乱状况。2007年以来,宿松县整合棉花收购加工优势资源,对原10家轧花企业实行捆绑破产改制,盘活存量资产3500万元,并按合理布局,方便棉农的原则,按现代企业制度成功实现了战略性重组,招商引资,拉动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重组了6家400型棉花加工企业,吸纳800人就业,成为该县棉花产业化链条中的新亮点。

  加快改革、图谋发展。先后对千岭、乌池、洲头、套口等纺织厂实行捆绑破产改制,引进安徽宇顺银瑞、皖农、亿嘉仁棉业、广东四海投资主体的社会资本1.5亿元,对原轧花企业按全新理念进行“嫁接”移植,转换机制,脱胎换骨经营。据了解,今年这些企业加工棉花2.5万吨,产值3.5亿元,比去年增长13.6%。

  新企业、新技术、新机制。企业改制带来了资金和全新经营机制的同时,这些企业先后投资争上400型棉花加工生产线。宇顺银瑞等棉业创品牌、注商标,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同时,在棉花选种、种植、施肥等环节进行跟踪服务、监督、管理,注重棉检、加工、管理培训,与安徽华茂集团和互益等多家棉纺企业建立长期的棉花产、供、销合作关系,与宿松、望江、太湖、皖河农场周边棉区建立双边互动交流平台。两年来,宇顺银瑞、皖农棉业、四海广进用于改扩建工程项目投资达2000万元、800万元和1059万元,改变了过去棉花收购加工企业机制不活、融资难、科技含量不高、规模小、产品竞争力差的瓶颈。

  龙头引领,服务“三农”。棉花是宿松支柱产业,新重组的棉花收购加工企业依托建成的优质棉基地,统一良种供应、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质量管理、优价收购的“三统一优”,走“公司+基地+农户”的棉花产业化道路,宇顺银瑞棉业采取契约担保和农民自愿的原则与300多户棉农订立购销合同,发展订单棉业,是安徽省供销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农服务的新载体。2008年金融危机,全球棉花市场“寒冷”,棉价低,宇顺银瑞和皖农棉业保本不盈利,按每斤高出市场价0.2元的价格敞开收购周边棉农棉花,让每户棉农至少减少1000元损失,消除影响棉农植棉积极性的不利因素。2009年棉花市场回暖,这些企业按等级收购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带动周边棉农户均增收1500元。 (宿 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