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安全员的反应和行为,决定着很多工人的生命安全。
山东丰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北徐楼煤矿安全员孙启飞说:
鹤岗矿难带给我们的教训是惨痛的,特别是作为一名煤矿工作人员,100多名矿工兄弟生命的逝去给我们每一煤矿工人再次敲响了安全的警钟。矿难发生后,我们矿全矿干部职工在去年12月1日专门针对“11·21事故”进行了传达学习,要求全矿职工认真吸取此次矿难带来的教训,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对照矿难查找自身不足,提高认识,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作为一名基层的安全员,从这次矿难中我认识到,无论多么先进的设备,多么科学的管理,不付诸实施,只能是一纸空谈,安全生产重在落实。发生矿难的新兴煤矿是“煤矿防灾三维信息示范化矿井”,是国有大矿,然而就是这个曾经被人家当做榜样的矿山,矿难的发生却把这些光环彻底毁掉了,这说明即使有了高科技投入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
事后我跟我的同事、同样也是安全员的刘士伟谈到这起事故时,他对事故矿井的应急救援反应机制表示不理解。事故发生前53分钟没有通知人员及时撤离,致使100多名职工被困井下,原因究竟是什么?他还举了自己在安全监督中亲身经历的例子。去年9月的一个中班,他在21217掘进工作监督时,在打钻过程中,他发现瓦斯便携仪报警,立即通知瓦检员进行测量,测量结果表明有瓦斯突出,浓度达到6-7%,他立即把这个情况向矿调度中心汇报,值班矿长接到电话后指示:断电,人员撤离!整个反应过程还不到5分钟。作为装备齐全的现代化矿井,新兴煤矿肯定也能提前发现事故的预兆,可是怎么就没能及时撤出来呢?另一位同事孙守武全程关注了事故整个进展情况,他指出:这主要是事故发生后有些人仍心存侥幸心理,没及时组织人员撤离,才造成一百多名矿工被困井下,导致了事故扩大。这就像我们安全科副科长杨先刚说的:在提高安全科技投入,加强安全信息化进程的同时,必须同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否则现代化的投入也达不到预期好的效果,说到底人才是安全生产的保证。
这次事故后,作为安全员,我更加明白了自己肩上的重任,即使科技进步给矿山安全生产带来了更有力的保证,但是人的安全意识才是最重要的,只有首先有了安全意识,才能把现代化设施利用起来。新的一年又来了,今后我不会因为矿井设备的现代化而放松安全监管,要更加严谨,让职工不过度迷信和依赖现代化设备而放松了自身的安全意识。
(记者 张蕾 通讯员 黄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