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对于皖北煤电集团钱营孜矿是不平凡的一年。进入2009年以来,钱营孜矿克服任务紧、地质条件复杂、人员少等一系列困难,单进水平频创新高。其中,由综掘事业部三个队施工的3212机巷、3212风巷、3213机巷、3213风巷完成进尺总计7000余米,占全矿总进尺的50%,尤其是综掘事业部一队表现突出,在3213机巷施工中,11月份实现进尺505.6米,刷新了集团公司锚网月进记录。
“三多”部长带出硬部队
庆祝会上,一向低调的掘进事业部部长张庭志一改往日低调的做派,一再夸自己的员工“特别能战斗”。而主管技术员刘学当众“揭”部长的底:“有这个‘三多部长’当带头人,我们怎么能没战斗力?”刘学说的“三多”就是班前会、调度会开得最多,每月下井次数最多,这个月下了27个井!
领导干活都这么拼命,下面的人更不能偷懒了。在会战中,掘进事业部管理人员坚持跟小班、跟夜班,抓现场、抓关键,切实做到了防范措施在现场落实,问题在现场解决,隐患在现场消除,实现了班班达标、班班安全。对工作目标进行细化分解,抓好班前准备、班中监督、班后兑现关,分析查找每班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措施加以整改。该部还围绕创“安全、优质、高效”工程,深入开展“岗位大练兵”、“手指口述”等活动,为单进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保证。
“五字法”揪出隐患
“走、看、说要加多,紧盯严听不打折。”这句话在掘进一队人尽皆知。编出这句话的是掘进一队副队长马龙,他在工作中总结出了一套符合煤矿现场实际的班长管理办法,在该队得到广泛推行。“走”,就是多走动,在班组的作业地点工作面实行循环走动式管理,全面了解现场工作,确保工作安排无缺失,薄弱地点无遗漏。“看”,即认真查看现场的各地点、各岗位,仔细查找不安全因素,时刻擦亮发现问题的眼睛。“说”,每到一个工作岗位,就把发现的不安全因素或隐患告诉职工,并把最佳的解决处理方法告诉职工,同时限定时间进行整改。“盯”,现场发生突发问题和发现不安全的地点要及时盯靠,抓住关键,尽快解决问题。“听”,每班班前会认真听取副队长对现场的分析和安排,保证分工合理、重点明确;在现场随时听取员工对安全生产的合理化建议,对于有效的建议经讨论分析后及时采纳。
激励机制挖潜力
2009年12月1日中午,矿群团、政治工作部带着喜报和慰问品来到掘进一队班前会上,庆祝掘进一队11月份实现进尺505.6米,刷新了集团公司锚网月进记录。
面对庆祝场面,队长蹇卫平兴奋得不知说什么好,干脆来了个“工作简报”:“10月份我们克服运输系统战线长、顶板岩性差及淋水大等实际困难进尺少了一些,才330米。11月份进尺505.6米,我们会再接再厉,力争有新突破……咱哪有攻不破的堡垒!”
矿群团工作部部长孙传磊问蹇卫平队长是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他大手一挥:“我们采用台阶式工资分配办法,鼓励多出勤,保证上24个班,多出一次勤工资就上浮10%。”
用好工资激励政策,采用台阶式工资分配办法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有效促进了员工战胜困难信心。该队实行奖金预付制,把奖励细化分解到每队、每班、每天、每人、每项工序,让员工看得见、摸得着,广泛开展队与队、班与班、人与人的劳动生产竞赛,做到班清班结,实现正规循环,推动全区生产上台阶、上水平,创出日进23米的纪录水平。同时,坚持民主、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在全队实行“三挂钩”和“五公开”的管理制度。所谓“三挂钩”是指工分的分配要与个人的出勤、班组的进尺和工程质量的完成情况相挂钩;“五公开”即奖罚措施、出勤天数、工作量、得分数和工资收入等公开,完全把队务公开置于全队职工的民主监督之下。任何一名职工对某项工作有疑问或不清楚的地方都可以随时向队里提出。队里都能及时给予圆满、合理的解答。(吴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