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0年1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服务承诺出效益 风险管控奏新乐
——江西省于都县联社推行双层经营模式纪实
本报驻江西记者 傅廷高 通讯员 胡军伟 张义丽

  于都,这个山川明秀,地丽物繁的江南宝地,曾把8.6万红军主力送上了漫漫征程,红军由此踏出了震惊世界的万里长征。如今,依旧在于都,一个饱受风雨沧桑,在漫漫长征路上迈出过一步步改革步伐的农村金融力量终于厚积薄发,成为于都“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的农村金融主力军。它就是于都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幽幽于都河畔一颗最为璀璨的明珠。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于都县联社在不懈的改革创新中推行了双层经营模式,发挥贴近农村、城镇的优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截至2009年12月末各项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38821万元,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24040万元,贷款余额和净增额均居全县金融机构前列,其中:农业贷款余额占比达78.2%,增幅达43.68%。不良贷款比年初下降2133万元,不良贷款占比下降5.10个百分点,信贷质量明显改善,实现了社农双赢,于都县联社连续两年被评为“赣州市级文明单位”。

  制胜的经营之道

  于都县联社将改革创新的旗帜插在了长征的出发地,全面推行了双层经营管理模式,闯出了路子,争出了效率,创出了效益。联社实现各项收入总额12205万元,同比增加1937万元,贷款利息收入9678万元,同比增加2308万元,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经营效益显著提高。

  双层经营管理模式是江西省联社理事长肖四如通过充分调研开发和倡导的经营管理模式,是对县域内多层次不同客户量身打造的金融服务,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接县域内多层级客户金融需求的有效经营模式。双层经营管理模式在对客户分类、对经营分层的同时,有效地对各种经营资源、人力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形成了不同类别、不同层级的对接服务。

  于都县联社结合自身特点,在县联社本部组建了贷款发放中心,直接服务大客户,为进一步强化联社本部的服务职能和管理职能,在贷款发放中心下又探索设立了三个营销小组,每组由2—3名客户经理组成,第一组负责100万元以上贷款,第二组负责100万元以下贷款,第三组负责其它网点的存量过度贷款。每个到县联社营业中心的客户都能找到相应服务能力的资源层级,实现了服务供给与客户需求的有效对接。为使双层经营模式推进到位,于都县联社根据网点客户经理的配备、信贷业务品种的服务因素以及客户的有效业务需求,对两个层级的信贷授权进行了合理的调配——贷款发放中心负责全县30万元(含)以上大额贷款发放,下岗再就业特色贷款专设网点进行发放,城区30万元以下及小额个体工商户贷款统一在一个网点发放,基层网点一心一意做好10万元以下小额农贷的“一站式”服务工作。

  双层经营管理模式让各个类别层级的客户轻松找到了相应层级的服务主体,分类化的管理实现了信用社的对内优化和对外简化,为实现信用社利益相关者综合价值的最大化,该模式对客户服务质量和风险管控提出了更高要求。

  提升服务质量卓显成效

  于都县联社基于现代银行企业的规范进行改革创新,全面提升了信用社的服务效能。他们从服务手段入手实行了“服务承诺制”——营业厅公开悬挂服务承诺,让客户切身感受到了承诺带来的准确和快节奏服务;县联社实行了统一的服务标准,柜台人员要求统一着装,统一摆放工号牌上岗,接待客户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塑造“以诚待人,以情动人”的服务形象;于都联社建立了监督平台,在营业网点设立客户监督电话,意见簿,广泛征求客户意见和建议。为使双层经营模式各层级有效推行,于都县联社有针对性地为贷款发放中心配备了一支德才兼备的优秀客户经理队伍,并对客户经理的综合业务水平进行业绩排名、客户评议和规范化流程考试,以绩效论英雄,以绩效评奖惩,服务效能从量的积累升华到质的飞跃。此外,县联社强化了限时办结制,为客户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你们的办事效率真是提高了”是今年客户经理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也是他们最感欣慰的一句话。 

  “春风化雨润心田,与农共奏新乐章”,新年伊始,于都县联社又紧锣密鼓地展开了工作,在进一步推行双层经营模式的同时,确定了通过正确宣传、稳妥把握、规范操作、端正态度四项措施推进小额农贷提升的工作,为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