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是乌龙茶的发源地,而武夷岩茶则是闽北乌龙中的精品。对于武夷岩茶,月报曾用四期做了简要的介绍,那么从这期开始我们将从多方面更细致地深入武夷岩茶的世界。
本次还是从武夷水仙这个岩茶中的当家品种之一开始,以一泡2008年的高火半岩水仙从不同的冲泡用水、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器具,来尝试在各种条件下这泡茶的表现差异,借以了解岩茶的冲泡要素。
不同冲泡用水
我们选取了在北京市场上比较常见的三种水,农夫山泉(千岛湖)、香山产的桶装矿泉和蓝涧矿泉水,同样的投茶量、同样的水温和同样的浸泡时间用同样盖碗冲泡,检测不同水质对这泡水仙的影响。
用具:白瓷盖碗、公道杯、品茗杯
投茶量:5克
第一泡:
水温:沸水
方法:顺碗边注水
浸泡时间:30秒
品评:
农夫:茶汤汤色深褐黄,滋味尚醇、较厚重,微苦涩回甘,舌下两侧略感刺激,香气浓郁,微带火香。总体来讲较柔和。
香山:茶汤汤色深褐黄基本同于农夫山泉,滋味尚醇、较厚重,刺激略强于农夫山泉,微苦涩回甘,香气浓郁,火香重于农夫山泉。总体上口感香气重于农夫山泉,且口感更集中于口腔中部,香气显上扬。
蓝涧:茶汤汤色深褐黄重于前两种水,滋味尚醇,厚重度强于前两种水,刺激度亦强,涩略重回甘,香气浓郁较醇。总体香气滋味厚重,且整体感觉更加下沉。
第二泡:
水温:沸水
方法:顺碗边注水
浸泡时间:1分钟
品评:
农夫:滋味明显重于上泡,微涩刺激度上升,回甘,香气浓郁,微带花香。整体感觉清和。
香山:滋味明显加重,苦涩较重,回甘,香气浓郁,火香明显。口感大部分集中在口腔中部,香气上扬感强。
蓝涧:滋味厚重度强,苦、涩较重,回甘,香气浓醇,带有明显粽叶味。总体滋味厚重,整体下沉感明显。
第三泡:
水温:沸水
方法:顺碗边注水
浸泡时间:1分半
品评:
农夫:滋味浓厚,微苦涩,回甘,香气浓郁,带花香。整体感觉基本同于上泡。
香山:滋味浓厚,刺激度略有上升,舌下感觉明显,涩比较持久,回甘,香气浓郁,上扬感强。
蓝涧:滋味厚重沉稳,整个口腔内刺激感均匀,苦、涩回甘,香气浓醇。
第四泡:
水温:沸水
方法:直接冲茶注水
浸泡时间:2分钟
品评:
农夫:滋味开始转弱,香气转沉。
香山:滋味厚重度开始下降,刺激度依旧。
蓝涧:滋味厚重度有所降低,香气转淡,醇度增加。
第五泡:
水温:沸水
方法:直接冲茶注水
浸泡时间:3分钟
品评:
农夫:滋味转弱,甘甜度增加。
香山:滋味厚重度下降,刺激度强于上泡。
蓝涧:滋味厚重度降低,刺激度强于前两种水。
武夷水仙是以质美而味厚著称的,尤其是水感甚佳。这次选取的高火水仙是2008年的半岩产区茶品,滋味浓厚刺激度较强,香气浓郁带火香,市价600元左右一斤。用三种不同水冲泡,农夫山泉滋味主要在口腔中下部,感觉清柔,刺激最弱,香气花香最显;香山矿泉滋味集中在口腔中部,感觉较浮,刺激中等但最持久,火气最显;蓝涧矿泉滋味浓郁,汤色重,感觉下沉,刺激度强,香气最浓而醇。三种水的口感差距很大,显然冲泡这泡水仙需要水质偏硬一点,碱性强些更佳(碱性由弱到强:农夫山泉、香山矿泉、蓝涧矿泉)。其中香山水比较均衡,茶汤较持久,缺点是浮,可以考虑勾兑一定比例的蓝涧水,估计效果不错。
不同水温
经过测量,我们常用的电随手泡自动档会烧到95度时停止,手动持续加温基本可以到达98度,而电磁随手泡可以轻易烧至100度。众所周知武夷岩茶的冲泡需要沸水,那么95度和100度的水冲泡存在多大的差异呢?
用具:白瓷盖碗、公道杯、品茗杯
投茶量:5克
水:香山地区矿泉水
第一泡:
方法:顺碗边注水
浸泡时间:1分钟
品评:
95度:茶汤汤色深褐黄,滋味尚醇、较厚重,微苦涩回甘,香气浓沉。整体感觉浑浊。
100度:茶汤汤色深褐黄,滋味尚醇(强于前)、较厚重,刺激度较强,微苦涩回甘,香气浓郁,带火香,上扬。整体感觉清楚通透。
第二泡:
方法:顺碗边注水
浸泡时间:2分钟
品评:
95度:滋味明显重于上泡,微涩刺激度上升,回甘,香气沉。整体感觉浑浊不清楚。
100度:滋味明显加重,苦涩较重,回甘,香气浓郁,火香明显。整体通透感鲜明,香气扬。
第三泡:
方法:顺碗边注水
浸泡时间:3分钟
品评:
95度:滋味感觉基本同于上泡。
100度:滋味浓厚,刺激度略有上升,舌下感觉明显,涩比较持久,回甘,香气浓郁,上扬感强。二者对比度强烈。
从来没有想到5度的水温会造成如此巨大的口感差异,简直就是完全不同的两泡茶,而且是两泡至少差了2档以上的茶。喝岩茶的朋友门如果还用的是一般的电热随手泡,那就赶紧换成电磁的吧,千万不要犹豫。
不同冲泡用具
盖碗和紫砂壶是最常用的冲泡器具,大家都认为盖碗泡出的茶香气高而层次分明,紫砂壶泡的茶口感饱满水更厚滑,是否如此?
用具:白瓷盖碗、紫砂壶、公道杯、品茗杯
投茶量:5克
水:香山地区矿泉水
第一泡:
水温:沸水
方法:顺碗边注水
浸泡时间:1分钟
品评:
盖碗:茶汤汤色深褐黄,滋味尚醇、较厚重,刺激度较强,微苦涩回甘,香气浓郁,带火香,上扬。
紫砂:茶汤汤色深褐黄,滋味上醇厚度、润滑度明显强于盖碗,唯香气略沉,但回味更佳。
第二泡:
水温:沸水
方法:顺碗边注水
浸泡时间:1分钟
品评:
盖碗:滋味明显加重,苦涩较重,回甘,香气浓郁,火香明显,且上扬。
紫砂:滋味上同上泡,香气浓郁饱满,没有上扬感。
第三泡:
水温:沸水
方法:顺碗边注水
浸泡时间:1分半
品评:
盖碗:滋味浓厚,刺激度略有上升,舌下感觉明显,涩比较持久,回甘,香气浓郁,上扬感强。
紫砂:基本同上泡。
这是受到的第二次强刺激,本来一直以为盖碗和紫砂终究是各有千秋的,结果又被事实击得粉碎,很受伤呀!又是两个茶呀,两个差了至少2档的茶!除了第一泡紫砂的香气略有些弱,之后的感觉紫砂就是过滤和增幅器,把不好的杂味过滤,把好的滋味香气增幅,相比之下盖碗除了便宜这一条可以称道外,简直就可以直接下岗了。顺便说一句,我肯定不是宜兴的托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