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24日,温家宝总理走进重庆市云阳县人和镇农户熊德明的家中,问在场的群众“大家有什么心里话”。一向心直口快的熊德明说:“老公打工的工钱没拿到。”总理当即指示当地政府要解决好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6个小时之内熊德明就拿到了丈夫被欠的2300元工钱。熊德明的这句实话,引发了全国的“讨薪风暴”,也让她因此成为了名人。7年过去了,如今的熊德明在云阳家乡搞起了德明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当地养殖户一起致富奔小康。
与合作社结缘
2003年讨薪出名后的熊德明干过很多事,她曾经在一家企业继续打过工,甚至还在2004年底奔赴浙江温州市帮弱势打工人员讨过被拖欠的薪水。“我收到过全国各地几百封求助信,内容包括帮助讨薪等各种事情,我经常会感觉自己能力有限无法帮助他们,很内疚,还有压力,甚至有时还会遭到冷嘲热讽。经历了很多事情后,我觉得自己还是最适合回家当个农民,然后继续干自己最擅长的养猪。”
开始时,熊德明只是自己在家养猪,后来的一件事情让她对养殖模式有了新认识。“2008年,我被选为重庆市妇女代表,到北京参加全国妇女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我遇到了一起来参加大会的重庆市供销合作社主任刘玲玲,刘主任当时就建议我领着乡亲们一块搞养殖专业合作社。”尽管熊德明当时对合作社不是很了解,但通过刘玲玲会议间隙的不断介绍和鼓励,熊德明决定从北京开会回来就把合作社搞起来。“合作社养猪规模上去后,购进饲料兽药便宜,销售生猪价格又比单个养殖户要高,所以我当时就认定搞合作社是个好事情。”熊德明告诉记者。
搞规范的合作社
熊德明从北京开会回来不久,就着手合作社的事情,这时云阳县供销合作社还主动安排有关干部职工前来帮助她筹建合作社。县供销合作社主任熊道友介绍,为了能让熊德明领办一个规范的合作社,县社专门抽调了一名熟悉合作社业务的同志,与熊德明一起共同编写制定合作社章程。此外,在发展合作社社员、制定理事会等系列制度、确定办公场所、筹集注册资金等方面,县供销合作社都付出了很多努力、倾注了大量心血。
2008年10月17日,云阳县人和镇德明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式注册登记成立。合作社成立后,县供销合作社从技术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扶助。当合作社遇到困难时,有关干部职工主动到现场指导协调,2008年县供销合作社资助办公经费5000元,2009年资助1万元。合作社成立后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建起36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养猪场,配套修建了350立方米的沼气池和150平方米的饲料库。
为了进一步打响合作社的名气,熊德明还向工商局申报了“熊德明”商标。“最近几年外地有很多人想申报‘熊德明’商标,有朋友就建议我自己先去申报,这样名正言顺,而且通过自己的认真养殖,养出合格的生猪,也对得起这个商标。商标当时申报时产品对应的是生猪和农产品,等合作社先把养殖搞好了,我们还要搞农产品。”
合作社要养放心猪
德明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猪场门前,“德明养殖合作社关爱猪场”几个大字格外醒目。熊德明说:“取名‘关爱猪场’就是为了要感谢温总理,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我和社员们一定要把合作社搞好,更要把猪养好。”猪场建好后,吸引了全国各地20多家厂商前来推销饲料,曾经有人想以高回扣打动熊德明,企图销售含有禁用添加剂的饲料。熊德明斩钉截铁地拒绝了对方,她说要养就养放心猪,要让大家吃上放心肉。
2009年11月14日,合作社的第一批生猪要出栏了。熊德明想起了所有帮助过她的人,更想起了温总理,于是她给总理写了一封信。她告诉总理,自己现在建了养猪场,喂了278头猪,自己决不喂潲水猪,不做有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事,一定要喂放心猪。自己还注册了“熊德明”商标,要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让更多的人吃上放心肉。非常希望总理能亲自尝一尝自己养的放心猪肉,并欢迎总理有空来合作社的猪场看看。
2009年1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提到,“6年前,我曾经为一位叫熊德明的农民工讨过工钱。前些天她给我来了一封信,说她养了200多头猪,她希望人们都能吃上放心肉。”总理接受采访当天,当儿子李洪波把网络文字直播的内容点开,念给母亲熊德明听时,熊德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说:“总理提到了我,实际上是提到千千万万个农民工。他这样忙,还惦记着我们农民工。我们好幸福哟!现在,我更有信心带领大家在合作社里把猪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