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0年3月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金点子


  “高科技”化解工学矛盾

  淮北矿业刘店煤矿刘店矿2010年为班组职工开设了“职工电子书屋”作为新的读书途径,通过将图书内容分类存储在矿网站服务器上,实现实时点读。为了方便职工网上读书,该矿还建成了职工电子阅览室,全天候向班组职工开放。现在,只要在矿内有电脑的地方都可以轻松读书,而且图书数目也多了几百倍,让这些一线员工过足了读书瘾。此外,刘店矿还把班组职工手机号码统计汇总,定期将煤矿安全和岗位专业书籍内容以手机短信形式发送到职工手机上,使职工只要打开手机就能随时“读书”。短信接收和收看不受地区和时间限制,随时随地都能接收和学习,为学习提供了便利。

  据介绍,该矿政工部还拍摄了9部安全教育片,分专业、分工种把煤矿安全书籍制作成电视教学片,由井下职工进行演绎,制作成电视教学片,利用各班组班前会、安全例会时间进行播放。“书籍是一个人看,而把书上的内容制作成电视教学片是大家一块看,从荧幕上看到自己同事扮演的角色,很亲切,很生动,知识无形当中就入脑入心了。”运输区下料班职工李青峰说。

(吕 刚)

  点评:将这些“高科技”运用到班组职工学习活动中,使得图书丢失、破损问题和职工工学矛盾迎刃而解,图书内容的阅读率有了大幅提高。


  互动学习兴致高

  进入2010年以来,针对井下点多面广,通风压力大的实际状况,小河嘴煤矿瓦检班开展了“互动学习”活动,将全班38名职工按工种及区域组成了多个学习小组,由学习小组长按个人情况适时安排学习活动。

  互动学习方式灵活,没有时间学,学得不透彻等问题在职工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势面前都迎刃而解。今年27岁的瓦检班群监员李俊刚参加工作不到2年,原来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他,总以工作忙或者没有必要为由,对安全学习提不起兴趣,是安全学习会上有名的“瞌睡虫”。然而,他自从参加了互动学习小组后,他学会了仪器调校工作,学会了快速排查瓦斯探头误报警,学会了快速排除瓦斯聚集工作。如今李俊已能独当一面。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教员都是经验丰富的老职工,又长期在生产一线工作,他们对于实际操作十分清楚,而且都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因此,他们的主讲都十分具有针对性。同时,别的职工学到好的,可以通过自身的学习体会讲出来,促进学习知识和经验共享,缩短职工学习时间。 

(杨 涛)

  点评:带着工作中的问题学,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工作实际的问题,把学习与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无形中化解了工学矛盾,同时把学习融入到了工作及生活中,使职工学习兴趣高涨、气氛融洽、学习效率得到很高。


  “一岗三责”效率高

  山东新矿集团翟镇矿为规范安监员的安全管理行为,真正发挥现场安全管理作用,设计印制了《安监人员预帮预教卡》,推行“一岗三责”。

  规定安全管理人员在发现违章行为时,要根据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指出违章人员的违章行为,还要现场示范正规操作方法,并帮助其分析违章原因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同时,违章人员要在《安监人员现场查处违章预帮预教卡》上签字后,才能视为违章行为成立,否则,违章行为不但无效,安监人员还要受到矿上的处罚,较好的规范了安全管理行为,更让职工提高了安全意识。

(张 君)

  点评:安监员是现场直接安全管理者,安全监管责任重大,翟镇矿的要求把安监人员的既当安监员、又当宣传员和教练员,提高了现场监督的效率。


  隐患识别让隐患无处遁形

  皖北煤电集团孟庄矿自2009年起建立了个人安全隐患识别制度,有效减少了事故隐患。

  个人安全隐患识别制度是指时刻识别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是否安全,自己的作业环境是否安全可靠,并及时加以纠正和处理的过程。

  为提高员工对隐患的识加能力,该矿将现场工作层层分解到每一工序、环节和每一项操作,逐渐使员工能将各工序、环节、各种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危险识别出来,共同判断、评估各种危险、隐患、三违可能造成的后果,共同探讨控制、消除危险的办法。区队值班人员在班前会安排工作时,对本班重要、特殊的工作任务、工作地点、工作环节中存在的危险、隐患及可能出现的违章行为进行分析讲解,并指出排除危险、消除隐患的措施。在施工现场,跟班管理人员、班长在现场安排工作时,要结合现场状况,将某道工序、某项操作中存在的危险以及危害程度和控制办法,向职工讲清楚,让职工通过现场操作,进一步提高掌握识别、评估、控制现场危险的能力。

(张春梅)

  点评:对员工实行个人安全隐患识别,强化了员工安全意识,提高了安全技能,规范了安全行为,还使员工从被动的“要我安全”,向主动的“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转变,树立高度的安全责任心和强烈的安全意识。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