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年3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民的心声 总理的期待

谢昱航

  宋丰强委员带来的“农业合作组织带领闯市场”的农民之盼,是基层农民的心声。农民的处境,农民自己感受最深切,虽然时下“三农”问题得到全国上下的共同关注,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根本动力,还是来自农民──农业生产力水平低,农民生活贫困,城乡差距大,农民最希望改变。

  因此,农民会自发地进行“三农”出路的探索。虽然他们不能从深层逻辑和宏观政策的层面进行思考,但是,他们会基于现实,依靠朴素的逻辑,找出现实可行、看得见成效的路径。

  小岗村分田到户的创举,充分说明农民“自救式”的出路选择是现实最需要的,也是最靠得住的。以户为单位的简单农业生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也就导致农民的风险意识相对弱,如果他们不从农民专业合作中看到现实的好处,他们不会产生合作的强烈意愿,更何况,在中国的历史上,国家在引导农民合作时还走过一段弯路。农民时下的合作意愿,产生于成功的合作示范,产生于合作给农民带来的真实效益,对农民来说,最有现实说服力。

  而温家宝总理关于“农民自己组织起来,小生产连接大市场,能够增加收入”的表态,当然是经过经验总结和理论论证之后的结论,是一种总揽全局、高屋建瓴的论断。总理的话,不但肯定农民合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路径,也表明总理对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的期待。有了这种上下一致的认识,农民合作将会迎来更好的社会氛围和政策导向。

  接下来,就是要如何夯实推进专业合作的各项措施。虽然委员在两会上带去了农民希望走合作之路的愿望,但并不能说明,广大农民都有很强的合作意识。合作事业在有的地方起步早,发展态势好,但在有些农村,合作几乎还是空白;有些地方的农民有了很强的合作愿望,但在有的地方,农民的合作意识还非常淡薄。所以大力发展合作事业,还需要政府的引导,通过典型示范、推广教育等各种手段,让合作之光芒普照广大农村,让合作之实惠遍洒众多农民。

  农民合作组织毕竟是新生的市场主体,单靠农民自身主观愿望,很难得到好的成长,所以必须有外部公共职能的介入。供销合作社一直指导着中国的合作经济事业,为推动中国的新型合作事业作了大量工作,但是,有一个共识早已形成:推动农民合作事业的发展,并不是供销合作社一家的事,需要农业、工商、税务、财政、科协、民政、公安等相关部门按国家赋予的职能履行相应的职责,提供相应的服务,只有这些机构协调统一,通力合作,才能为农民专业合作的发展创造肥沃的土壤。

  一句话,农民专业合作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政策雨露,需要更多的政府扶持。愿总理对于农民合作的论断,能成为农民合作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号角,能让更多的政府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民合作事业,让农民合作得到一个发展的加速度。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