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年3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山东德州400型企业对公检积极性不高


  本报讯 2010年3月初,山东省德州市棉花协会在武城县调查研究时了解到,不少企业虽然进行了400型打包机改造,但对公检积极性并不高。

  国家从2004年开始棉花检验体制改革,要求企业增上400型打包机及辅助设备,把85公斤小包改为227公斤国际通用的大包,所加工的皮棉包包检验并信息化逐包编码,企业技术改造后经验收合格重新颁发棉花加工资格证书。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到2009年度全国棉花加工企业设备更新改造规划总量控制在2400台套,山东省控制在400台套,德州市控制在90台套上下。

  德州市近两年实际收购加工企业有200家左右,到2009年底全市共有70多家企业进行了技改,其中武城县41家。截至2010年3月初,该市2009年度参加公检的企业56家,占全省公检企业数的26%;公检量7.1万吨,占全省总公检量的37%。德州市400型企业数及参加公检量均居全省第一位。

  据武城县部分400型棉花加工企业反映,经公检的皮棉销到江苏、浙江等省纺织企业时,纺企对公检结果并不认可,纺企重新检验,以本厂的检验结果为结算依据,等于公检数据没有用处。

  棉企负责人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每包皮棉公检取样平均0.2公斤皮棉,按一年每个企业平均加工7000包计算,共取样1.4吨皮棉,损失2.1万元,武城县公检最多的一家企业25500包,取样5.1吨皮棉,损失7.65万元。同时大包棉企业加工过程中采取大清大排、烘干等措施,与200型企业相比,轧耗高2%左右,也就是说皮棉产出比小包少2%左右。另外,大包棉企业成本比小包的高150-200元/吨。

  所以,目前大包棉企业对公检并不积极,只是被动地参与,所加工的皮棉也不是全部公检,只是一部分进行了公检,其他只是打成大包而已。

  建议国家制定优惠措施,鼓励纺织企业使用大包棉,逐步淘汰小包棉。政府有关部门及棉花、纺织行业协会搭建合作平台,帮助棉花企业与纺织企业建立互信机制,共享公检数据,对已公检的棉花进入纺织厂后不必重复检验,让供需双方切实感受到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带来的变化和好处,促进大包公检棉花的销售。

(马俊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