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五省干旱,南方普遇倒春寒……对于我国不少茶区来说,这个本该收获的春季,却惨遭自然灾害的蹂躏。
另一方面,带来新春气息的春茶,在今年愈益受到公众的关注,为这个多难的春季带了丝丝情谊,沁人心肺,多少弥补了双灾对行业的损害,为茶人的心境增添了些许暖意。
首先是,媒体的关注热度要好于往年。除了由本报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的《清明问茶》即将播出外,3月22日出版的《三联生活周刊》选择乌龙茶作为封面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其它中央媒体,也做了关于春茶的报道,而各地地方媒体也从价格、产需、品质等方面对今年春茶做了详细报道。虽然春茶今年自然环境不好,但是却遭遇了好于往年的舆论欢迎。正是,灾害无义,人间有情。
其次,各地政府对茶叶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最显眼的,当属各地举办的系列早茶活动,如宜宾与重庆等地的早茶节。还有很多不显眼,但是却润物细无声的支援,比如本版报道的凤冈无抵押贷款。
虽然我们已经做了很多,但是,还有更多的事情可以做。
目前,干旱依然在继续。作为媒体,本刊在3月9日第2版详细报道了云南茶业受灾情况,引起读者广泛关注。我们呼吁,各地读者和茶人团结起来,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伸出自己的援助,奉献自己的爱心;各地茶人,在商贸活动中,多多支持灾区茶叶的销售和推广。
最近两年,农业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各地茶产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2008年,冰冻灾害突降南方,茶叶受损严重;北川地震,北川茶未能幸免;2010年,倒春寒与干旱侵染茶园;在以后的岁月里,茶叶难免会继续遭与灾害……在就事论事的同时,我们也该寻找出一种制度的安排。
我们呼吁,各地尽快出台针对茶叶自然灾害的财政补贴机制和商业保险,让茶农、茶产业在以后的灾难面前“有惊无险”,确实做到“灾害无义,人间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