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去年底,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对于活跃农村流通、完善商品流通体系、建设现代农业、拉动农村需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请您结合《意见》内容,简要介绍一下辽宁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在省委、省政府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领导下,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在加快实施“新网工程”,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推进县级供销合作社改革等各方面工作上,取得了哪些成绩?
王喜武:首先是经济运行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部署,见事早,行动快,措施实。全省上下攻坚克难,积极开拓经营业务,拓展经营服务领域,全系统在一季度经济运行实现开门红,上半年完成任务实现双过半的基础上,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年初确定的“两位数增长”的目标。2009年,全系统销售总额实现171.5亿元,同比增长 17.2%;汇总利润实现1.32亿元,同比增长26.2 %;所有者权益增加4.5亿元,同比增长53.2%;供应化肥达255.4万吨,同比增长9%,省内市场份额达75%以上。供销合作社整体经济运行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为全省实现“两个不低于”作出了积极贡献。然后是“新网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系统切实把“新网工程”作为活跃我省农村流通,完善商品流通体系的战略任务来抓,加快构建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和烟花爆竹等连锁经营网络,“新网工程”建设呈现出速度快、效益好的发展局面。2009年,全系统发展农村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企业达到100 家,连锁经营网点突破1万个,覆盖全省85%的村镇,通过连锁经营实现商品销售额58.5亿元,到去年底,全系统建立各类市场242个,年交易额达104亿元,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629家,年收购额实现13.7亿元。去年10月份,省政府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正式签署了《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合作备忘录》,在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农产品市场购销、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和开发综合性国际商贸物流基地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有力地推动了辽宁省“新网工程”建设。
记者:大家知道,供销合作社是一个涉农部门,除了大力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意见》还要求要着力强化供销合作社服务功能,这方面,我们辽宁省供销合作社目前正在着手做的和将来要做的工作有哪些?
王喜武:供销合作社所有的工作中心围绕的就是一个“农”字,这也是党和政府交给供销合作社系统的重任。怎么对全省农民进行有效服务,提升服务能力,这是我们辽宁省供销合作社一直在研究和探索的工作。《意见》要求,要加强专业合作、完善行业协会、强化农村综合服务。这其中的加强专业合作、协会建设,其根本目的是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自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以来,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经营形式的农民,在独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明显感到势单力薄。怎样解决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的市场竞争力,这是我们农口部门需要认真思索的问题。通过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型组织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省供销合作社充分发挥自身联系政府和百姓的沟通职能,围绕主导产业,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系统大力领办、创建各类专业合作社和协会,发挥其连接生产和流通的多种功能,实施工业品下乡进村,推进农产品进城入市,促进了农民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一是专业合作社数量稳步增长,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到去年底,全系统发展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专业合作社1633个,入社农户28.4万户,带动农户93.8万户,年助农增收34.3亿元。有58个专业合作社被团中央评为首批“青年就业创业基地”。二是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成效显著。全系统有848个专业合作社拥有独立注册商标,注册专利51项;有99个专业合作社纳入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千社千品”富农工程;有166项专业合作社产品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三是各类协会服务作用明显增强。到去年底,全系统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农民经纪人协会、农产品行业协会等各类协会1305个,培育农民经纪人9万多人,销售农副产品116亿元,实现助农增收30多亿元。举办各类涉农培训班667期,培训人员53万人(次),建立了15个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站(点)。四是合作经济组织之间的联合得到加强。全系统组建省级协会6 个,市级协会 69 个,县级协会 320 个。去年8月份,全省最大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辽宁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正式成立,有力地促进了合作经济组织之间的联合合作,成为政府联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渠道和得力助手。五是村级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各地在开展省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加大了投入力度,完善了服务功能,提升了服务水平,改善了农民生活质量。到去年底,全系统兴办村级综合服务社(中心)5132个,服务农户达229.4万户。在此基础上各地不断完善综合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从生产到生活的全程服务,努力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各级供销合作社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构建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烟花爆竹和医药等连锁经营网络,切实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记者:在《意见》结尾强调了要弘扬供销合作社的“背篓精神”、“扁担精神”。您认为,在新时代,“背篓精神”、“扁担精神”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王喜武:当年,我们供销合作社人不畏条件艰苦,身负背篓、肩挑扁担,把农民群众需要的大量的生产生活物资送到了百姓身边。而今,昔日的小背篓已经换成了现代化的连锁网。但不管这小背篓的形式如何变换,供销合作社人为农服务的宗旨始终都不会改变。我们深知,做好“三农”工作不是哪一个部门能够单独完成的,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好风凭借力,我们供销合作社的全体干部职工愿借此次《意见》出台的东风,与各级各部门携手并肩,共同为我们辽宁省的农业的振兴与发展做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