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0年8月2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科技兴安 迈进本质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初探(下)
尤 云

  2007年河南省三门陕县支建煤矿“7·29”洪水淹井事故,69名被困矿工全部获救生还,救援成功的主要经验就是井下通讯系统、防尘供水系统和矿井压风系统为被困人员生命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当时,面对被困矿工两天两夜由于饥饿导致体能下降、情绪波动的棘手问题,技术专家们绞尽脑汁,创造性地提出并成功实施了利用通往井下的通风管道,及时往井下送风、送氧、送水、送牛奶、送面汤的救援方案,此举成为全国煤矿救援工作的“首创”。国务院随后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全国各地煤矿都要学习推广陕县“7·29”煤矿淹井事件的科学施救方法和经验,都要设立“三条生命保障线”,第一条是是井上井下通讯线,第二条是通风送气线,第三条是给养线。

  压风自救系统,确保灾变时现场作业人员有充分的氧气供应。

  1993年7月20日,松藻煤电有限公司发生井下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作业面上的5人后撤及时,成功自救,而使他们大难不死的,就是压风自救装置送来的地面空气。

  压风自救系统是指利用煤矿重要动力设备——空气压缩机,在其为井下各种风动工具提供动力的同时,在发生煤与瓦斯冲突事故或其他灾变情况时,通过该系统及装置及时向灾区人员提供新鲜空气,实现受灾害威胁人员安全自救的目的。它包括管路、自救装置、防护外罩三个组成部分。

  我国目前在矿山尤其是煤矿,压风自救装置的推广取得较大成绩,不仅普及率高,而且相关的技术标准也已全面铺开,如对压风自救装置在采掘工作面的安装间隔位置、数量、直至管路直径、安装组数、每组个数、吊挂高度等,以及送风流量、压力等,确保压风自救系统的使用可靠。

  按照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的要求,在2010年年底之前,所有矿井都要全面完成压风自救系统的完善工作。这其中的内涵是指两方面,一是所有矿井必须安装地面压风系统,二是要按照所有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时期能够提供压风供气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压风自救系统。

  在强调空气压缩机必须安装在地面;井下压风管路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灾变破坏的同时同,业内人士从进一步提高有效率的角度考指出:现在普及推广的压风装置为固定式永久性自救装备,具有经济实用的优点,但同时也应当看到,矿山企业配备移动式压风自救器也是很有必要的。动静配合,才能将压风自救系统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此外记者了解到,气阀将压风直接排向大气时,其噪声可能达到100~200db,超出环保要求的85db,同时空气质量也存在不清洁的可能,对此压风设备生产企业在不断提高控制水平,但仍需国家进行严格控制,以保障各项指标都能够以人为本。

  供水施救系统,在灾变后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清洁水源或必要的营养液。

  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要求,各煤矿企业必须按照保证采掘作业地点都能够实现在灾变时期为井下被困人员提供应急供水、营养液的要求,全面完成供水施救系统的完善工作,此项任务完成时间确定为在2010年年底之前。

  完善供水施救系统具体要做什么呢?广西安监局的安排是:永久性防尘水池容量必须满足用水量要求,并设有备用水池;供水管路应铺设到所有能产生粉尘和沉积粉尘的地点,并且在需要用水冲洗和喷雾的巷道内按规定间距要求装设三通及阀门;要加强管路维护,保证阀门开关灵活。

  从以上工作安排可以看出,水作为我国煤矿重要的防尘措施的同时,自身也必须保证不被尘染,否则在需要转变身份,成为对井下受灾害威胁人员进行救助的“通道”时,就可能因水质污染而帮倒忙。

  根据以往案例,供水施救系统在紧要关头“趴窝”的主要原因,是远程供水不足。当前绝大多数矿山,井下供水系统都由地面供水泵房、井下减压水仓、推车峒室和各巷道分支供水管路组成。随着井下采掘的不断延伸,工作面越来越远,井下供水不足也就成为制约安全救援的瓶颈。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根据发展状况,不断进行供水系统改造,对此企业需要在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进行自觉投入,否则在灾变后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清洁水源或必要的营养液,将会是纸上谈兵。

  通信联络系统,实现井上井下和各个作业地点通信通畅。

  无论对井下生存者,还是对地面上的救援者,通信联络系统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对井下生存者,它是重获生机的希望;对地面救援者,它是各项行动的“指挥棒”。

  由于煤矿与煤矿之间基本条件存在差异,用户对无线通讯手段要求不尽相同,针对这些具体情况各地因地制宜的使用了不同的通信技术手段、不同的组网方式。经记者查询,各地在对所管辖煤矿通知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对在主要硐室、采掘作业地点的电话设置要求进一步完善的同时,都提到要依靠科技进步,研究推广使用井下无线通讯系统,进一步提高井下通讯系统的可靠性和抗灾变能力。

  由于煤炭生产主要在井下作业,存在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区域狭小、照明差、潮湿、有腐蚀性),不安全因素多(主要有水、火、瓦斯、顶板等事故的威胁),人员、设备之间的运输、安装、调试配合要求很高,信息传输必须及时、准确。同时,煤矿地面的生产调度管理部门、辅助部门又必需及时协调。所以煤矿通信联络系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既能满足救援的需要,又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还要能满足地面生产、指挥、管理以及人们生活等各方面的通信需求,这是井下无线通信联络系统的终极目标。

  对于井下无线通信联络系统,专家的建议是:首先要保证自身的安全性,即必须保证产品的安全防爆;其次是要保证完全覆盖工作面,即强电波场覆盖整个通信巷道,从而实现井下炮采工作面移动通信联络;最后要注意相关通信设置安装及应用中的电缆短路,产生火花将是重大安全隐患。

  记者同时注意到有关部门通知中的一个细节:要在每一个采区、水平、矿井的最高处设置电话,保证发生水害时能够为被困人员提供通信联络。看似“婆婆妈妈的叮嘱”,其实是安全工作的重要一环。只有将这些“小事”作为大事一丝不苟地抓死、落实,在2010年年底之前,全面完成井下通信系统的完善工作才能够务实、有效。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