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海峡两岸携手共进 践行零售非凡使命
记第七届全国连锁超市发展论坛暨首届海峡两岸零售业交流峰会
本刊记者 王华

  这正是今天中国零售业面临的挑战。从九十年代初期一直到今天,中国零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增长,当改革开放迈过而立之年时,零售行业发展也进入下一阶段。在零售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之时,眼前也成了行业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时期。前进道路上的多重磨难,考验着每一个中国零售人的智慧。

 

  领导致辞

  查迎新 

   中华合作时报社  社长、总编辑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信息中心  主任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声像中心  主任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010年的这个金秋,也是一个值得大家记住的日子。因为,经过一年多的筹备酝酿,由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管、信息中心主办的《中国连锁》杂志正式创刊并出版发行。

  首先,我代表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声像中心、信息中心及中国连锁杂志社,对大家的光临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20年前,中国第一批连锁企业开始萌芽,以不可阻挡之势快速发展。20年后的今天,我国第一本面向连锁领域的杂志宣告诞生。它是与连锁企业和行业的迅猛发展及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相伴而生的。

  自从连锁这种发展模式进入我国以来,中国的商业流通业和服务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使是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连锁行业尤其是现代零售业仍然保持着高速增长。行业发展越快,越需要自己的舆论主阵地,政企之间、行业与企业之间,连锁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等等,就越需要沟通的纽带和交流的平台。即将与大家见面的《中国连锁》杂志是国内惟一面向商业连锁行业的高端杂志,也是我国国内首家公开发行的以连锁命名的行业期刊,它将以打造连锁行业及相关企业精英人士的泛财经类行业标杆读本为目的,诠释连锁行业精英思想与连锁企业发展模式。

  我相信,《中国连锁》杂志的创办,不仅将填补我国连锁行业没有专业类公开发行期刊的空白,也将全方位满足中国连锁行业与企业的新闻宣传需求,对于进一步促进全行业科学发展,意义重大。

  创新是这个时代发展的永恒主题,对媒体也不例外。因此,我们也要与时俱进,努力创新。《中国连锁》杂志、《超市周刊》的内容能不能做得更好?影响力能不能更大?发展能不能更上层楼?答案是肯定的。未来,我们也将为《中国连锁》杂志和《超市周刊》的发展创造更好的内部环境,提供更大的平台和发展空间。我希望《中国连锁》杂志能够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职能,广泛宣传党和国家促进连锁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宣传连锁行业及相关联行业的法律法规和规划标准,宣传连锁企业的成功模式,贴近企业,贴近读者,锐意进取、办出特色,在新的征途上不断创新,为助推连锁行业的发展和壮大,做出应有的贡献!

 

  合作伙伴致辞

  王瑞杰

  深圳蓉华电子有限公司  总经理

  2000年,正在连锁业全面蓄势待发之时,《超市周刊》诞生了。冬去春来,草长莺飞,从默默无闻到被大家熟知,《超市周刊》走过了不平凡的十年,而作为她的伙伴,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不离不弃,携手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十年来,我们通过《超市周刊》结交到了更多的朋友,了解了最新的零售前沿趋势,也和《超市周刊》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十年来,她全面记载了中国连锁业的发展历程。以真实生动的报道、及时全面的讯息和客观理性的分析见证了连锁业的发展,为行业与企业的成长、发展、进步提供了舆论支持,成为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也是连锁企业的良师益友,在业内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声誉,为业界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可以这么说,在中国连锁零售业发展的历程中,超市周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现在,《超市周刊》的团队又取得了更大的突破,《中国连锁》杂志今天创刊,能够作为伙伴代表,站在这个台上,我的心情很激动,一是为《超市周刊》和《中国连锁》杂志感到由衷的高兴,作为供应商的我们更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相信,在更新的平台上的他们,一定能够为更多的人带去成功,带去财富,带去复制成功与财富的模式。

 

  “使命成就价值,我们就是冲着这个来的。”来自台湾青年商店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郭芳原满脸欣喜,手指着身后的字幕背景,挨个向其他零售同仁致意。这是8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七届全国连锁超市战略发展论坛现场发生的一幕。

  与郭芳原此行目的一致的,还有三位与他一同来自台湾的刘汝驹、初贵民和张政发,他们穿越海峡,将台湾的零售经验带来与大陆同行共勉。台湾零售界近距离与大陆业者敞开交流沟通,这在内陆尚属首次。

  除上述业者外,得到主办方《超市周刊》、《中国连锁》杂志社邀请的,还有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裴亮、沃尔玛中国高级副总裁王培、福建永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轩松等重量级嘉宾。包括其他企业代表、行业专家、媒体记者等,约有数百位业内人士莅临现场。

  每一个优秀的企业都拥有正确的、有价值的、公众认可的使命。发展企业,十年靠人、五十年靠制度、百年靠文化,用文化、思想、精神构建起一个科学、崇高的使命,成为当前零售企业调整结构不可或缺的任务,本次大会的主题并非曲高和寡。

  “联合起来做强做大”、“自愿连锁超市未来”、“中小超市的竞合与变革”、“拓展农村市场连锁万村千乡”、“新思路新商路”、“掘金社区精耕农村”是此前六届活动举办的主题,且历届收获颇丰,为零售行业变革带来了一定影响。

  本届大会又给零售行业带来了什么?是否还有业界不同观点的犀利争锋?有没有一些值得业界分享的经验?答案是肯定的。本次论坛暨峰会全景展示了零售人在经营思维及手段上的变化,以立体方式记录了处于十字路口的零售行业对未来道路的摸索。

  海峡对岸的零售王道

  台湾连锁加盟促进协会秘书长刘汝驹介绍,相比飞速发展的大陆零售业,台湾零售业现阶段已相对成熟,并遭遇瓶颈,其近几年来的增长率一直仅维持在5%左右,经济危机期间甚至一度在5%以下。而在一二十年前,这个增幅数据还一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

  由于地域不广阔,市场潜力小,在遭遇门店过剩后,台湾零售业竞争非常激烈。郭芳原以松青超市为例,在多处地方,都会出现这样的格局:松青在地上,惠康就在地下;而惠康在地上时,松青也会在地下布局门店。包括岛内的近1万家商店和早餐店,布局中左邻右舍拥挤不堪的的现象非常明显。他预测,这种情况也将可能是大陆零售未来所要面临的。

  遭受激烈竞争的台湾零售企业,目前正在积极向岛外布局,谋求壮大。在台湾连锁加盟促进协会的300个加盟业者中,到大陆和海外扩张的企业约有100个,其中大陆所占比例最高,有近60家左右,台湾整个零售企业近年布局大陆市场的占比已达50%。刘汝驹认为,当前正是两岸企业优势互补,共创双赢的契机。

  在台湾,外资超市并不足以给本土零售构成威胁。全联福利中心总经理助理初贵民介绍,日资超市已逐渐淡出台湾零售业,2009年,全联就收购了日资超市善美,并承接其所有工作人员开展经营。类似善美的例子还有很多,而家乐福、沃尔玛等定位于大卖场业态,与全联福利定位的业态并不冲突,加上具有的本土化优势,台湾本土零售企业在外资竞争面前并不落下风。

  刘汝驹说,自1970年代末期发展到现在的台湾连锁零售业,业态模糊现象近年较为严重,便利店总会想方设法去吞噬包括量贩店、超市的市场份额,台湾零售除了要面对原有业态竞争外,部分跨业态分食商机也是所面临的问题。反观台湾零售在大陆的发展业绩,已远远高于在本土的表现,而赴大陆发展连锁事业,也已经成为岛内不可阻挡的潮流和趋势。对于还在本土寻求生存的连锁零售企业,他建议,差异化经营是一个很重要的利用手段。

  松青超市在台湾已历经20多年发展,其一直定位高端,致力做精致的超级市场,并投入了大量资金。为迎合消费者,松青有专人对市民家庭人口结构、消费水平、购物习惯等进行分析研究,不断调整定位和经营策略,除了卖生鱼片、黑牛肉等较少的个性化商品外,松青还注重商品的独家代理。其还将果蔬、肉品切割与佐料搭配,按人均份量精细化包装,保证时间不充裕的消费者可直接下锅烹制。虽然经营业绩与排名第一的全联福利不能媲美,甚至也因价格定位问题而出现亏损,但松青依然乐此不疲。

  创新铸就差异化经营

  不断创新,以差异化竞争求生存,已成为台湾零售界的共识,这也是刘汝驹给其会员企业强调的经营观念。本次大会上,各位演讲嘉宾都不约而同提到了创新,并认可了差异化竞争对于成就零售使命有重要意义。

  武商集团副总经理王沅对差异化经营进行了诠释。在武汉商业圈同质化程度达40%以上时,扎堆经营矛盾也初步显现,武商决定剑走偏锋,细分业态,走差异化经营之路。针对武汉高端奢侈品缺失的现状,武商转变旗下的三家商场实施特色化经营,使42家国际奢侈品牌悉数落户卖场,并创造了年平均销售额4亿元的业绩。

  针对大城市中的快慢生活族,步步高商业连锁也将这一理念进行了应用。为迎合城市的快生活族,步步高开辟便利店业态,提供24小时的便利服务,并经营“第二次店面”,代收代付水电费、电话费、停车费等;针对慢生活族,步步高则建立大型购物广场,满足其对空间和服务的要求。

  “总沿着别人的路走,自己注定走不长。”北京超市发集团总裁李燕川深有感慨,他将2010年定为超市发集团的创新年,并贯彻“人人都是创新之人,时时都是创新之时,处处都是创新之地”的思想,以创新求差异,调动员工思维,将理货员减少上货路程、收银员缩短结账时间都作为员工的创新举措并进行评奖。

  裴亮说,大陆零售企业应不断琢磨、学习差异化经营模式。跟台湾相似,在密集度很高的香港零售市场,诸多企业之所以能顽强生存,且表现不俗,差异化经营功不可没。但创新和学习并不是随意复制,海底捞服务有特色,但其授权员工的管理模式不是每个餐饮企业都能够复制的,必须关注如何创新才能把企业做好,才能真正持续创新。

  四川互惠商业集团董事长潘世伟提到,企业该担负的社会责任也不可推卸,每每在国家遭遇灾害时,国内连锁零售企业的慷慨和大义就会频频彰显。潘世伟回忆,2008年汶川地震后,外资企业纷纷关门歇业,而互惠的800多家门店却坚持营业,房子倒了就搭帐篷,还无偿使用自己的物流基地为灾区供应商品,“担负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责任,只有本土企业才能做到”。

  “中国的零售业一定是中国人的!”北京大学博士后鲍居武语气肯定,他认为内资零售企业是国家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也是经济安全的保证,其在受国家保护同时,也应具有长远眼光,着力打造百年品牌企业。

 

  感谢以下单位对大会的大力支持!(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深圳蓉华电子有限公司

  深圳桑达商用机器有限公司

  泰科消防保安(天津)有限公司

  北京凯达宏业设备配件工程公司

  北京港源清洋装饰有限公司

  北京宏业超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时代商联商业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青花瓷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台湾连锁加盟促进会

  台湾《流通快讯》杂志社

  深圳易捷通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兄弟商业设施有限公司

  华士盘点服务(深圳)有限公司

  深圳市科脉技术有限公司

  常州领航电子有限公司

  北京长京益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永冠·艾美斯集团

  山西老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北京新锐风格平面设计有限公司

  九鼎投资

  沃尔玛(中国)有限公司

  福建永辉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超市发连锁股份有限公司

  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金孚隆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惠友集团

  全福元商业集团

  山西金虎便利连锁有限公司

  新合作连锁商贸集团

  武汉武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津工超市

  北京华冠商贸有限公司

  四川互惠商业集团

  江苏苏果超市有限公司

  北京富基融通科技有限公司

  ……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