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年9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架金桥
——云南省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工作侧记
本报驻云南记者 饶 永

  近几年,云南省供销社通过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再通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简称“农合会”),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服务,发展现代农业,服务新农村建设,助农增收成效显著。

  生产效益提高了

  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白济汛乡落吉古塘上村是一个远离县城的小山村。村民种的菜,主要是由农民赶集时背到街上去卖,价钱忽高忽低,卖不掉就背回家喂猪。2008年,白济汛基层供销社发挥自身优势,带动部分村民成立了白济汛蔬菜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26户。供销社负责与采购单位签订销售合同,将社员种植的蔬菜销售出去,并指导他们按要求种植以确保质量。合作社成立后,社员的菜有了稳定的销路,价格也有了保证,并且在地里就可以把菜卖掉。农民既得了方便,又得了实惠。社员张星灿的妻子高兴地告诉记者,他家种的菜亩产达3500公斤,按每公斤保底价1元计算,亩收入有3500元。他家的5亩菜,年收入有5万元左右。

  维西县供销社主任欧阳杰介绍,他们的7个基层社共带动当地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16个,带动农户3942户,年实现收入670多万元。

  元谋县是典型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2006年,该县元马镇清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钱永林带着村民到福建、台湾等地考察,引进了适合当地种植的水果——莲雾,并在供销社的指导下成立了莲雾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268户。如今,已是元马镇副镇长、清河村党委书记的钱永林介绍说,莲雾种植的第二年亩产可达500公斤,到第五年可达3000公斤。当地的价格是每公斤10元,亩收入可达到3万元左右。之后,清河村又成立了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木豆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人均纯收入已达到5300多元。

  产品销路畅通了

  大理州永平县供销社果亮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由原供销社分流职工彭继强牵头成立,吸纳社员7户,服务农户500多户。为帮助农民销售当地的核桃和食用菌,合作社注册了商标。如今,销往广东、浙江、北京、上海等省市的产品供不应求。2008年,社员交售核桃干果30吨,周边农户交售干果1000余吨,合作社帮助农民增收2500万元,户均收入达5万元,人均收入1万余元。

  农村面貌改变了

  临沧市沧源县勐来乡勐来村是一个佤族聚居村。长期以来,佤族群众习惯于楼上住人楼下养牲畜,居住场所的卫生状况很不好。在新农村建设中,供销社协助乡党委、政府引导农民成立了勐来村养牛专业合作社, 帮助村民草拟《合作社章程》和规章制度,全村98户农民都入了社,共养牛104头。合作社把牛圈集中建在远离村寨的地方,每周由一户社员轮流放牛,并统一请农科人员进行防疫治病,村子里的卫生状况得到很大改善,面貌焕然一新。

  在依山傍水的开远市羊街乡老燕子村,一排排洋气十足的别墅,一条条整洁的村间小路,一阵阵醉人的稻香,让人流连忘返。老燕子村村民小组长、机耕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显荣告诉记者,2008年,在市供销合作社指导下成立的老燕子村机耕专业合作社,把村民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机耕合作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效益和产出率,节省出来的劳动力又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顺着魏显荣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在村子的西边,一个大型养殖场正在施工建设。魏显荣说:“养殖场建好后,村民就不再单家独户养牲畜了,全村将实行统一养殖,在提高产值的同时,我们的村子也将会变得更加整洁美观。”

  目前,云南全省供销社系统组织、引导、带动起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已达5500多个,是全国供销行业发展总量的十分之一,占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80%以上,带动和服务农户181.3万户,累计帮助农民实现收入132.95亿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