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25日,当天,首个用来载人的“胶囊”状救援设施运抵矿难现场。该救援设施将从未来拓宽的通道中深入井下,矿工首先进入这个“胶囊”,随后被带到井上。预计每名矿工乘坐“胶囊”出井时间为20分钟至30分钟。 国际在线供图
2010年8月5日,智利北部城市科皮亚波圣何塞铜矿发生了塌方,困在井下668米处的33名矿工生死未卜。紧急救援后的第17天,当救援人员第8次将探头伸向巷道时,探杆第一次传回了清晰的敲击声,地面救援人员惊喜地发现,还有人活着。探头拉出的那一刻,人们惊呼了,探头上绑着的塑料袋里的纸条清楚的写着:“我们全部33人都活着”。9月18日是智利独立200周年纪念日,有一面特别的智利国旗在井下688米处升起,井下33名矿工用这样的仪式,感谢全体智利人民对他们生命的持续关注。9月25日,首个专为救助困智利矿工而研制的子弹型救生舱抵达矿井。按照救援计划,当通道直径拓宽至70厘米时,救生舱将被送往地下700米深处,将矿工逐一提升至地面。标志着救援行动即将走向胜利。
救援背后有对生命的尊重
矿难救援,有举国全力的行动——
在矿难发生的当天午夜时分,智利武警军队、消防人员就火速赶赴了现场。面对矿难发生地离地面太深、铜矿地形复杂且缺乏必要的救援图纸、相继遇上了通风管道坍塌、挖掘机遭遇巨大岩石的诸多困难,救援行动几近终止,但智利政府并未放弃。在尝试各种办法的同时,加快救援进度,从国外、从石油公司紧急引进先进配套及配件。此外,鉴于被困环境与太空相似,他们也从美国宇航局请来了医师、工程师、营养专家,制定了包括营养餐单在内的一系列措施。为缓解井下矿工的情绪,防止精神抑郁,还在狭窄的井下搞起了文娱活动,开展了一对一的心理访谈。
矿难救援,有科学自救和设备保障——
在与外界隔绝的17天里,33受矿工困在一条不足50平方米的避难所和一条1公里长的狭窄隧道里,活下来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他们有科学自救的本领。能够找到地下水;科学分配食物;为保证良好的生存环境,将活动空间划分为工作区、休息区和公共卫生区;利用矿灯的亮灭来模拟白天和黑夜等等举措就是证明。
在对矿工自救能力欣慰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注奇迹背后的必然。据媒体报道,发生矿难的井下建有紧急避难所,配备有基本的清理设备,如手推车、靠电池供电的大型清除设备。同时,井下留有通风口,并预备有饮用水、罐头、牛奶等应急物资。这说明只要井下地质结构相对稳定,受困人员就能够生存一段时间。
矿难救援,有对生命的尊重——
这场类似于“拯救大兵雷恩”式的行动充分体现了智利政府对生命的尊重。为了这33名情同手足的受难兄弟,智利政府绞尽脑汁,下了血本,将抽象的国家概念凝聚在通风井、袖珍电视、抗抑郁药、与亲人视频等每一个细节,无处不体现着对矿工无微不至的关怀。智利这场已经打响的生命持久战,用实际行动向世人回答了生命尊严高于经济利益。
当前我国不少地方在整合矿产资源,做大做强矿产企业,促进矿产企业安全生产。这次整合,要充分借鉴智利矿企的做法,给井下建设安全的逃生场所,储存足够的应急物质,给井下矿工配足必备的安全设备;做好矿工,特别是下井工人的逃生知识培训,让矿工掌握科学的逃生方法;加强地面常规救援设备的配置,增强对井下事故的救援能力。煤炭企业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充分体现对矿工生命的尊重,彻底摒弃带血的黑色GDP,实现矿产企业科学发展。
(余 实)
设备与技术
避难所
智利矿井里大都有紧急避难所,这些“生命的方舟”在危险来临时,为被困井下的矿工提供了生命维持下去的基本保障。
在清点人数后,矿工们很快集中到一个50多平方米的避难所里,依靠紧急避难所里储存的食物,33名矿工以维持生命的最小量的分配,熬过了两个多星期。据查,智利要求矿山的每一层矿井都必须有规模更大的紧急避难所。避难所里食物、水和氧气的数量根据矿工的数量进行测算,定期更换。如此,可以最大限度保证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尽量减少人员的伤亡,为救援赢得宝贵的时间。
此外不可否认的是,这个铜矿本身的条件也有助于他们生存,“休息处”相比其他国家的休息处要宽敞很多,这保证了最初17天他们能有足够氧气,而金属矿也不像煤矿那样有太多毒气。
对于那些持“幸运论”的看客来说,以下资料也许会让“如果是煤矿瓦斯井,谁也跑不了”的观点终止。
在有些国家,煤矿的矿井每隔200米就必须设置一个紧急救援气包,这个气包平时处于压缩状态,遇到瓦斯突出,一个电钮在数秒内就可以完成充气,其体积可以容纳十几名矿工进入,里面的氧气可以维持36个小时。
钻 机
在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后,救援人员先后打通了三条直径15厘米的输送管道,通过“脐带”,不仅保证了输氧通风,而且只要20分钟就可将食物衣物、生活用具、视频通话设备,甚至游戏机等物资送达矿工们的手中。虽说物品较多体积也有大有小,但应该说这种井下输送物品的技术是较常见的。真正体现此次救援在设备上的先进性的,应该是为了让人员升井而使用的钻机。
在智利政府实施的三条救援通道计划程中,B计划曾因钻头在到达地下268米处下碰到了支撑矿井的一个铁支架造成钻头折断,造成打钻工作一度受阻。但在十几天后的9月17日,B计划成功,通道长630米,在准确选取通道路线的同时,也可以看出T-130型钻机功不可没。有消息说,这种钻孔机被称为“抓钻机”,下钻速度很快。下一步是将T-130钻头更换为直径约70厘米的大型钻头,配备4个钻头的通道加宽作业正在紧张进行,预计将耗时一个月或一个半月。
“这不是不可能的任务,但这是困难的任务。”来自美国的矿难应急行动专家分析,“关键是有一部能钻开各种岩石至少1000米的强力钻探机。”《南方周末》这样报道。
据悉,最先进行A计划使用的是strata950型挖掘机,每日昼夜不停推掘15至20米,有消息说已经深入至地下425米处,最后启动的C计划,是使用智利国家石油公司提供的石油陆上钻探机RIG421或422钻机,这种用于石油开采的钻机也已深入地下40米处。据说这个油井钻井设备的平台有足球场大,是此次救援中最大的钻孔机。
救生舱
9月14日,智利当局批准了一个特殊救生舱的设计,其目的是在救生通道打通后把被困在地下701米处的33名矿工运送至地面。9月25日,被命名为“凤凰舱”的第一个救生舱运至矿场,另外2个备用舱有望在下周运抵。救生舱身被涂成红白蓝3种颜色,这是智利国旗的颜色。
据悉,这种子弹形状的、“电梯式”救生舱由智利马埃斯特兰萨斯船厂的海军技术小组设计,统一由智利海军船厂制造。据透露,救生舱高2.5米,内部约有1.9米高,是圆柱形,最大直径0.54米,重约420公斤,每次容纳一名矿工。一名矿工亲属称,刚看到救生舱时感觉它很小,担心人在里面会行动受限,但是试过之后发现人在里面会十分舒服。
“救生舱”的制作材料是钢板,顶端被刻意加固,以保护矿工在升至地面的过程中免受可能坠落的岩石或者碎片的伤害。使用轮子的导引系统将使摩擦降至最低程度。救生舱还将配备特别的照明系统和话筒,可以使矿工们在升井过程中同外界保持联络。一旦遭遇紧急情况,救生舱的底部还可以打开,矿工可以通过缆绳返回。
智利卫生部部长介绍称,救生舱在舱底部装备有3罐氧气和氮气混合的压缩空气,可供矿工进行90分钟左右的呼吸。另有报道称,救生舱内的一套装置将固定住矿工,以使他们即使在昏倒的情况下也能保持安全的站姿。
按照现在的计划,当救援通道直径拓宽至70厘米时,救生舱将被送往地下,将矿工逐一提升至地面,工程师预计,每名矿工届时需1小时才能完成升井过程,整个行动可能持续数日。
心理救援
在矿难救援中,时间跨度大,救援难度大,除了是对人类身体的考验,更是对人类心理承受极限的挑战。在智利此次救援中,不仅为井下人员提供抗抑郁药物,还处处体现着对心理指导的重视。事实证明,心理救援不仅需要在事后进行,更需要在救援过程中着力。
在为井下受困矿工提供电影放映机、DVD影片时,内容受到严格审查,即便是《阿凡达》这样的影片也因为可能带来消极影响而被舍弃;伦敦大学学院心理创伤专家詹姆斯博士称,他们如果能向亲人亲口表达“我还活着”,有利于释放巨大的精神压力。9月7日小型电视接收器被送下井,视频里亲属的模样、电话短暂的通话,成为支撑矿工坚持下去的动力。
广东著名心理学专家韦志中教授指出,在极端的环境,尤其是灾难之下,人往往不是毁灭于身体的脆弱,而是毁灭于心理的脆弱。解决的方法并不是用简单的精神激励法鼓励受困人员不要放弃,而是要讲求科学的心理救援方式。
在是否告之被解救的预期时间问题上,心理医生坚持应该实话实说,以防止过高预期的无法实现或过快的乐观情绪而催生巨大的失望感和难以承受长期等待的心理落差。
心理专家同事提到私密空间的重要性。被困矿工的休息处一端有一条1公里长的狭窄隧道,成为重要的私密空间。有人如果想一个人待一下就可以来这里,另外如果需要方便也要在这里(降低传染病机率)。心理专家表示,最后的一点隐私空间很重要,否则一旦放弃尊严,就很可能有暴力或者自杀倾向。
经验与组织
经验是黑暗中的灯
智利矿难中,有三位矿工“领导”——戈梅兹、乌尔苏亚和博瑞斯。在救援队伍打通生命通道之前,三人将大家组织起来,将仅50平方米的紧急避险室分为工作区、休息区和公共卫生区,并严格配给食物。
矿工中最年长的是62岁的马里奥·戈梅兹,外号“圣何塞的猫”。猫有九条命,马里奥在当上矿工后曾多次遇险,每次都靠经验成功逃生。在此次塌方事故发生后,他冷静地指挥大家为头盔探照灯充电,用一台可钻破岩层的机器成功找到地下水,使受困矿工的生还希望大增。智利卫生部长马纳利奇评价戈梅兹道:“他以自己的经验鼓励着所有矿工,从技能上和心理上对他们进行辅导。他将所有人团结起来,是当之无愧的领导者。”
在戈梅兹的安排下,有着31年的采矿经验、54岁的路易斯·乌尔苏亚负责安排轮班工作和伙食分配,每隔一天分给每人两小勺金枪鱼罐头和半块饼干,外加少量牛奶,虽然量少,但所有人都服从公平分配,确保所有人都熬过与世隔绝的两个半星期。同时,面对时间概念停滞对身心将造成的危害,乌尔苏亚想到定时开关采矿货车的前灯模拟昼夜,以此安排所有人的作息,并将井下人员分班,安排工作与轮休,保持生物钟正常。此外乌尔苏亚对地质测绘学的浓厚兴趣也发挥了作用,他描绘出所在矿坑和隧道的图纸,被传到地面上后,对救援工作顺利进行起到重要作用。
另一被困矿工博瑞斯受过医护训练,他现在是全部人的监护医生,负责为矿工们注射由地面传下来的疫苗,防止破伤风、肺炎和其他传染病。此外,他负责的医疗小组每天需要帮助其他人测量脉搏、血压和腰围,将数据传回到地面。
戈梅兹还组建了临时的“礼拜堂”,为大家提供精神支撑。
组织是救援队的旗
从8月5日圣何塞铜矿发生矿难,到17天后从井下收回的钻杆钻头上绑着个塑料袋,矿工写的小纸条:“我们全部33人都活着”的喜悦传来,可以说,科学组织奠定了此次成功发现生存者的根基。
46岁的救援队队长安德雷斯是一名资深的地下救援专家。他8月8日接受任务时就意识到,设备差,图纸又不准确,救援难度肯定很大。但10多天的锲而不舍,让他终于找到了生命的迹象。“听到700米地下检测到声音的时候,我就知道没判断错,他们就在那里。”
在确定井下人员的具体位置后,指挥部确定了3条救生通道同时开工,这种费力气的做法可以保障在出现问题时,救援工作不会停顿下来。其后B计划的受阻,说明了这种考虑是很有预见性的。
第一套方案是用一部重30吨的斯塔拉950钻机,以每天最多20米的速度打通702米救援通道,预计耗时4个月。此技术最成熟,但有塌方风险。方案从8月30日开始实施。第二套方案是用T130钻机拓宽现有的输送供给品的通道,大约要掘进约620米,速度较快,但此技术没有应用过。方案从9月5日实施。第三套方案是用RIG-422石油勘探钻机打孔,这种大型设备井架高达45米,钻井平台面积如足球场大小,但一天可钻40米。该方案正在浇筑钻井平台,将在9月18日智利独立日前开钻,钻井深度约为597米,有望在11月初大功告成。
速度最快的B计划,在9月初因钻头在到达地下268米处下碰到了支撑矿井的一个铁支架,钻头被折断,工程人员一直无法将折断钻头的碎片取出,他们考虑放弃这个通道,在别的地方重新开钻。其后智利政府在9月17日证实,当日打通B计划救援通道,通道长630米,离矿工们的避难所仅200米,从而使33名矿工被成功救出迈出了重要一步,可见面对B计划的失败,救援指挥方及时准确地做出了调整,从而使B计划起死回生,率先完成使命。
另据消息说,救援方认为A、B两两条通道都需要拓宽,矿工最快11月才能获救,因此更看重C计划,第三条通道深度近600米,使用RIG—422钻机。这是一种用于石油开采的钻机。这第三部钻机可以一次打出直径60厘米的通道,无需拓宽即可救出矿工。
智利矿难时间表
8月5日:智利圣何塞铜矿地下300米处发生塌方,33名矿工受困。
8月6日:智利总统皮涅拉称,政府将动用所有人力采取措施以营救33名失踪矿工。
8月7日:救援人员试图通过通风管道进入井下,并一度达到300米深处,但由于矿井内再度发生塌方,救援人员被迫撤出。
8月12日:智利矿业部长戈尔伯恩称:发现生还矿工的机率很小。
8月16日:在矿工被困11天后,救援人员宣布,井下700米处发现了135米宽、重达70万吨的岩块,让试图同失踪人员建立联系的挖掘工作无法继续,救援工作再度遭遇阻碍。
8月22日:测深定位仪抵达矿工所处地下688米处。矿工在上面放了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我们33人在庇护所里都很平安。”当日,智利救援人员在测定所有人员的位置后准备向井下输送水、食品、氧气以及通讯设备。
8月23日:被困矿工请求尽快获救。
8月25日:智利官员告诉矿工,可能需要数个月的时间才能把他们营救出来。
8月27日:专家对矿工们的健康状况进行了初步检查。被困矿工中有5人位置距离同伴较远,拒绝参与录制视频口信,并表现出食欲不振的状况,精神抑郁。智利卫生部长表示,准备向矿工输送抗抑郁药品。
8月28日:智利政府计划钻探第二条救援通道,这样可以将救援时间由之前估计的4个月缩短到两个月。
8月29日:矿工将营地搬到矿井下一个更为干燥和凉爽的地点方。他们还首次通过电台电话与亲人进行了交谈。当日,智利总统皮涅拉下令,必须在9月18日—智利独立200周年纪念日当天把人救出。
8月30日:营救人员实施营救B计划,准备开钻一个66厘米的救生通道,以便将矿工们救出。
9月1日:被困矿工自8月5日以来首次吃上了热餐,并且还有音乐陪伴,矿工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被勒令暂时远离烟酒。
9月4日:被困矿工首次与家属进行视频通话,讲述自己的井下生活,据家属透露,他们中的部分人已经开始感到疲倦,并对救援工作感到愤怒。
9月11日:营救B计划遭到挫折,一个钻井钻头在钻至地下274.32米处时被折断,打洞工作被迫暂停。
9月17日:救援人员打通一条救援通道,朝救出33名受困地下的矿工迈出重要一步。技术人员接下来将实施通道加宽作业,使用一个救生舱把矿工从地下700米深处逐一送上地面。
9月19日:智利总统皮涅拉前往救援现场,并与受困矿工视频交谈。同时他还视察了营救方案的C计划,这是以钻油设备开挖通井进行救人。C计划可能是三项方案中,最快凿穿岩壁,直通矿工所在地,将他们救出地面的一项作业。
9月25日:首个专为救助困智利矿工而研制的子弹型救生舱抵达矿井。按照救援计划,当通道直径拓宽至70厘米时,救生舱将被送往地下700米深处,将矿工逐一提升至地面。
(本版文字除署名外由本报记者 尤 云 李 晓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