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经济重镇和金融、贸易中心城市,上海经济基础好,市场成熟,不但市场规则健全,而且需求强劲,特别是在资金、人才、信息等商贸条件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优势,对于身处上海的任何市场主体,都是发展的有利条件,对于供销合作社也一样。但是,上海市场主体众多,竞争激烈,任何市场主体都必须面对严峻的挑战,这也使上海供销合作社常有如履薄冰之感。那么,身处机会与挑战并存的经济重镇的上海供销合作社,如何用尽地利之便,化解来自市场的压力,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这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也正是上海供销合作社正在做的。
作为内外贸并举、贸工结合的综合型经济组织,上海供销合作社的经营业务范围广泛,包括商业批发零售、仓储运输、工业生产、餐旅服务、出租汽车、房地产开发、信息咨询、保险等多个方面。多业并举为系统发展提供了多个经济增长点,但系统健康发展离不开一些支柱产业的支撑。什么是上海供销合作社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市场的变化,上海的各级供销合作社也在不断变换自己的思路,寻找新的经济支撑点,因为作为支撑系统发展的主业,必须是适应市场发展规律、充满生机活力、经济效益明显的经营业务。近几年来,无论是上海市供销合作社,还是各区县供销合作社,都把资产经营作为发展的主业,资产经营成为推动上海供销合作社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撑。2009年,上海供销合作社系统积极拓展资产经营,实现资产经营收益达8亿元。
整合资源 整体盘活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道路交通建设、新城镇建设、老城镇改造和社区配套商业设施建设步伐很快,这为房地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多机会。于是,商业房地产经营成为上海供销合作社的一个主战场。
在宝山区供销合作社的总经营收入中,资产经营所占的比重已接近50%。宝山区供销合作社不但把握好了房地产发展的好时机,而且抓准了资产经营的成功之道,让旧资产产生了新价值。
但宝山区供销合作社原有的资产,不但总量不多,而且分布散、规模小、设施旧,没有发挥很大的价值。宝山区供销合作社认为只有将资源重新整合,让其产生一定的规模效应,才有可能实现资产经营的效益。
于是,在制定2003—2008年的企业发展纲要时,区社明确提出了“加强存量资产的集中和规范操作,充分挖掘存量资产的潜力”的工作目标,确立了“聚点及面、以点带面”的资源整合原则,对一些结构凌乱、建筑破旧的房屋进行改造,以实现资产的经济效益。
区社位于吴淞地区的原日杂公司批发部,占地1960㎡,原有建筑是仓库,只能出租做建材仓库以及人员住宿用,收益低且环境差。区社通过立项改造,投资600余万元,将原建筑拆平重建,招商引进了经济型酒店,年租金从原先的几十万元,一下提增到200万元。
近几年,区社先后投资2500多万元资金,改造了18000余㎡建筑,大大改善了资产质量。
松江区供销合作社资产原来也存在以下一些特点:一是资产年代不一,很多资产都建于50—70年代;二是资产分布不一,房屋、土地遍布于松江城乡各地,资产质量参差不齐;三是资产规模不一,单体面积30—50平方米零星房屋资产分布甚广,给经营管理带来了难度;四是资产权属不一,支配、处置、收益的掌控权受阻于房管部门条件的制约。
根据这些特点,松江区供销合作社对全系统资产进行了清查登记,全面掌握了资产状况。然后对系统内资源性资产进行了优化整合,将区社原直属公司改制后的归属资产,由区社管理直接运作。形成了经营、管理、开发于一体的资产经营管理模式,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集中管理、统一经营垂直运行机制,资产经营效益逐年提升,实现年租金收入8200多万元。
珍惜资源 确保资产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对城市的改造和扩建也在进行,在这过程中,供销合作社的一些资产免不了进入被动拆迁行列。确保拆迁过程中资产不流失,不减值,是供销合作社资产经营的一个必要环节。
面对拆迁,宝山区供销合作社积极应对,在拆迁处置方案中争取利益主动,采取共同开发等灵活策略,争取拆迁中获得更多支持。拆迁过程中,宝山区供销合作社先后置换取得了大小网点约3.5万㎡。
松江区供销合作社在2005年九亭镇人民政府对老镇进行改造时,坚持以资产置换资产观点。
经过艰难协调,他们在九亭经济开发区置换到占地面积13.15亩,地上建筑物9090平方米,5幢标准厂房,确保了新的经济点增长。之后,在佘山镇人民政府老镇改造动迁中,他们又置换到佘山江秋中心村商业用房4幢,实现等值置换。
深挖潜力 保效增值
让现有资产的价值得到最大发挥,创造效益,实现增值,求得内涵发展,是资产经营绕不开的问题。
宝山区供销合作社认真分析所有资源的现状,发掘其价值。对于一些非商业用地性质的地皮,他们以“三不变”的原则进行二次开发,先后选中了两个项目。
一是原区社的培训中心,虽早已被宝钢动迁,但因为返还的是教育用地,所以迟迟不能建造设施;二是位于罗店地区的原食品总厂和轧花厂,应属工业用地、且已被市政规划,开发难度很大。
在这两个项目开发中,区社针对资产性质,在政策范围内为项目定位。一个被定位为教育培训和会务服务等服务业,建8000㎡建筑;另一个被定位为集休闲娱乐、展示展览和商务服务等于一体的现代服务聚集区,在现有老建筑的基础上,改建、扩建成近60000㎡的建筑群。两个项目的改扩建成功,极大改善了资产质量,成为资产经营的重要项目。
崇明县供销合作社在资产经营中,积极推进集约化经营,推进房地产资源管理信息化,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促进资产经营运行质量的提高,资产效益不断改善,资产租赁收入2009年达到5000万元。
积极拓展 扩大总量
供销合作社要发展,依托现有资源,挖掘内部潜力,是不可少的,但是做大规模,扩大资源总量,也是不可缺的。
宝山区供销合作社在资产扩张过程中,一是密切关注市场动向,确保决策的准确度,二是量力而行,“少花钱、办好事”,逐步购进一些商铺。几年时间里,宝山区供销合作社投资超过1亿元,先后购进了约9000㎡的商业用房,既增强了整体实力,也改善了整个资产结构,夯实了供销合作社的基础。
松江区供销合作社加大商业地产的开发力度,他们充分利用自有闲置普照路原天香园豆制品厂旧址,自筹资金投资8000余万元,新建10层楼—普照大厦,总建筑面积14615.13平方米。除6—10楼为自用办公区域外,其余楼层供出租用,其中1—2楼投资合作创办了余天成激光美容中心和余天成养生馆。
同时,他们腾出储备用地,为今后更好的投入商业产业开发项目创造了条件,实现以存量资产不断吸收增量资产,做大总量资产。区社下属工业总公司于2008年以3000万元成功收购上海益庆手套有限公司股权,新增房屋资产面积9000多平方米,为企业发展增添实力和后劲。
崇明县社对从解放初期建社以来房屋土地的资产状况组织了一次普查,截至2008年上半年,全社共拥有房产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土地面积95万平方米。如果加上长兴岛凤凰商城项目,房产建筑面积将达到44万平方米,土地面积97万多平方米。随着即将启动的崇明新城商业中心、中津桥路商住楼项目的合作开发,今后几年拥有的房地资源还将不断增加,资产经营的物质基础相当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