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2010
经营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10年末,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总资产达8095亿元,比年初增加1245亿元,增长18.2%;各项存款余额68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78亿元,新增额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增长18.7%;贷款余额5110亿元,比年初增加717亿元,增长16.3%,实际新增945亿元,创历史新高。资产规模和存贷款余额稳居全省银行业首位。
改革取得新进展。15家机构启动银行化改革,4家农村商业银行和2家农村合作银行挂牌开业,年末全省银行类机构达26家,数量居全国前列。积极支持创立村镇银行等新型机构,寿光设立的天津东丽村镇银行顺利开业。
社会贡献实现新提升。年末涉农贷款余额3927亿元,较年初增加665亿元,增长20.4%。实施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畅通工程,农信银通汇、行内汇划通汇和大小额支付系统覆盖面分别达50%、29%和23%,全年新布设农民自助服务终端2129台、ATM861台、POS机具7110台,有效缓解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
岁末年初,从山东省农信社传来捷报: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山东农信社认真落实国家货币信贷政策,坚持面向“三农”、面向社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科学调整信贷结构,突出信贷支持重点,在为山东省经济结构调整、保障民生提供强劲动力的同时,各项业务实现了新跨越。
资金引导 “贷”来春色满园
当笔者日前来到位于莱芜市莱城区羊里镇的山东通海食品有限公司时,工人们正在前出口处理车间对菜花进行分拣。在经过一系列加工程序后,这些菜花将漂洋过海摆上美国市民的餐桌。
“在农信社的支持下,企业先后购买先进的冻干设备,开发FD冻干果蔬、AD烘干脱水蔬菜等盐渍菜和保鲜果蔬等产品,改变原先单一的产品结构,成为集农产品保鲜储藏、精深加工、综合贸易为一体的企业,目前产品出口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年销售收入达到2.6亿元。”公司负责人王通海几乎是一口气地介绍了公司的发展成绩。“如果没有农信社的支持,我们公司可能还停留在小加工厂的阶段。”
而作为莱芜市“三辣一麻”商会的会长,王通海心里还算着另外一笔账:“莱芜市有286个恒温库,农信社支持了其中的85%。可以说,农信社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最大。”
朴实的话语是对山东农信社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充分肯定。在此次“转方式、调结构”中,山东农信社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助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创新建立了22个行业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和评级标准;推行仓单质押贷款、市场联盟贷款、信用联盟贷款和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品种,探索适合中小企业的担保方式和信贷服务流程,提供特色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进一步加强与有实力、管理规范的专业担保公司合作,逐步缓解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题。
目前,山东省农信社支持中小企业6.4万户,贷款余额2138亿元,占单位贷款的94.15%,较年初增加410亿元。越来越多像山东通海食品有限公司这样的中小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中的“黑马”。
此外,山东省农信社还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固定资产少、偿债能力弱的现状,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信用评定范围,逐一建立信用档案,并构建了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互动合作机制。截至2010年末,山东农信社支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008家,较年初增加123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余额49.39 亿元,较年初增加29.18亿元,增长144%。
保民生 打出信贷“组合拳”
2010年以来,针对农产品市场价格攀升的现状,山东农信社将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作为保民生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积极探索产业链支农新模式,加大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支持力度,确保“米袋子”、“菜篮子”量足价稳。截至目前,全省农信社投向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农业生产和服务领域贷款余额1060亿元,当年累计投放628亿元。
山东省联社将信用工程建设作为“六大建设”之首,全面落实信用户“贷款优先、利率优惠”政策,实现了农户贷款100%使用贷款证、开办信贷业务的营业网点100%设立信贷柜台、贷款证贷款100%上柜台办理。截至目前,全省评定信用户787万户、信用村3万个。
不只是个体农户,山东农信社将信贷支持范围延伸至农产品整个产业链条,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产品仓储运输大户、批发零售业,积极探索畜牧业全产业链信贷支持模式,稳定生产和供应,避免农产品价格出现大起大落,实现多方共赢。
在支持农业生产的同时,山东农信社还将目光投向更多的民生领域。截至目前,山东省农信社已发放农村住房贷款15.5亿元,支持200多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农民的楼房梦、新房梦得以实现。与此同时,山东省联社利用“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农机下乡”的时机,积极推广农民消费贷款。截至目前,已对2.6万农户进行了消费授信,贷款余额达11亿元,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消费热情。
开拓农村金融服务“蓝海”
2010年,在齐鲁大地上,白底红字的“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让偏远农村、库区深山、社区集市的农民又一次感到惊喜,享受到“普惠金融”的阳光。
山东农信社实施的农村金融支付畅通工程,在全国率先推出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项目,填补了农村金融自助服务领域的空白,使广大农民“足不出村存取款,田间地头能转账”,享受“零距离”金融服务。
同时,山东省农信社依托自身网络,不断开拓农村金融服务的“蓝海”。
“请1060号顾客到3号窗口办理业务。”走进苍山县向城镇信用社,信贷服务区、营业厅、24小时自助银行依次排开,宽敞明亮,大堂经理正热心地引导农民有序办理业务。道口村村民司马守兵正通过“齐鲁惠农一本通”办理取款业务,“别看这小本本不起眼,用处可大哩,能取粮食补贴,还能存取钱。家里种了两个拱棚黄瓜,俺来取600块钱买肥料。”
“齐鲁惠农一本通”是由山东农信社在全国率先推出,将政府发放给农民的各种惠农补贴,通过农信社的营业网络直接支付到为农民开立的账户上,除具有办理储蓄的全部功能外,还可以办理异地汇款结算、储蓄通存通兑、归还贷款、支付贷款利息、代交各种费用等业务。“齐鲁惠农一本通”在让农民享受到农信社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时,又能及时地领取各种惠农补贴,真正成了农民的“放心通”。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发放“齐鲁惠农一本(卡)通”2000万本,全年发放各类政府涉农补贴60亿元,代发项目超过20个,累计代发超亿户次,代发资金220亿元。
为更好地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山东省联社相继与IBM公司、中国惠普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今后五年内,双方将共同致力于山东省农信社科技发展规划、科技风险战略管理、信息系统灾备体系建设、信息技术标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等多方面业务合作,形成“金融与科技联盟、携手发展共赢”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