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1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无限风光在险峰
——记安徽淮南通商农村合作银行行长王智刚
杜弘林

  档案

  出生年份:1974年

  学历:大学本科

  专业资质: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注册资产评估师

  任职时间:一年零8个月

  爱好:运动

  最喜欢的书:《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唐骏

  记者手记:

  他是安徽农金人才引进战略的成功典范,他曾有在某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总行任职的机会,却转身回到了淮南;他曾是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最年轻的一级支行行长,却选择了加入刚刚起步的淮南通商农村合作银行团队。他拥有强大的内心,在他的眼中没有困难,在前进中不给自己留退路。他以“零失败”的成绩向世人证明,没有退路也是一条路,这条路通向成功。

  安徽淮南通商农村合作银行(以下简称“通商银行”)行长王智刚在讲话的时候一贯温文尔雅,无论是在会场作报告还是在办公室向员工交代工作事宜,抑或是接听客户的电话,皆是如此。没有华丽新奇的辞藻,没有排山倒海的语势,没有过分突兀的语气,也没有丰富的表情和夸张的肢体语言。但是,在温和之中,他却时常让人感觉到一种暗自生长的刚性力量。有时候,这力量来自他的选择——

  寻找舞台,追求卓越

  早在淮南通商银行筹备成立之初,王智刚就曾被时任安徽省淮南市区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的方道义看中,两人就王智刚加盟通商银行进行了一场坦诚的谈话。时至今日,王智刚已经在通商银行行长岗位上工作了一年又八个月的时间,他对于当初那场谈话的印象变得有些模糊。但是,他仍然清楚地记得:“我当场就答应了。”

  王智刚是带着光环来的。

  在加盟通商银行之前,王智刚是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最年轻的一级支行行长。在工行有着不俗业绩的他曾经被抽调到中国工商银行位于北京的总行工作,在那里,他的业绩依然不凡,但是,牵挂着年迈的父母,他选择了回到淮南。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工商银行淮南舜耕支行在全省近180个一级支行、营业部中由“第二梯队”一跃跨入“全省十佳明星支行”的行列。

  然而,就在傲人的成绩凸显之时,王智刚却选择了当时还在筹建中的淮南通商银行。

  “我想创业。”

  和普遍印象中的创业者形象不同,王智刚在说出这四个字的时候既不激昂也不豪迈,他只是保持微笑,就事论事:“我在工商银行,工作做得再好,也只是处于执行层面。但是这里不一样——”他扫视着自己的办公室,“这里就是总行。”

  “在通商银行,有着无限广阔的空间。我们可以真正用心去做适合我们、对我们有益的事业。” 

  获得了施展空间,站在了决策层面的王智刚仍然愿意用业绩说话:2010年,通商银行的各项业务指标实现快速增长,年初制定的存款“冲刺70个亿”的计划已经超额完成,在全市范围内,通商银行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存款增量绝对额位居银行首位。

  “这是我们团队齐心奋斗的成果,也是我引以为豪之处。”话语依旧温和,没有骄傲的炫耀,没有刻意的谦虚,但却蕴含着不容小觑的力量。有时候,这力量来自他的处事风格——

  不迂回,不婉转

  王智刚喜欢在语言上高度精炼、高度概括。回忆起2009年在通商银行第一次股东大会上的发言,他说:“我记得我说了三个词——学习、理解、融入。”

  这三个词使他在通商银行如鱼得水。

  但是,通商银行毕竟由农信社改制而来,其员工整体素质、企业文化等“软实力”与工商银行这样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尚有差距。可王智刚却认为,没有什么不适应。 “我来到这里,不需要磨合。”

  话虽如此,身居决策层的王智刚自然明白成功需要依靠团队合力的道理。在这一点上,通商银行再次给予他无限空间。

  “我和我们的董事长方道义都是比较直的人,有什么就说什么,不用迂回,也不用婉转。我们的班子成员之间都很透明。我来到这个团队,并能与之产生共鸣,所以不需要磨合。”

  这种共鸣不仅仅发生在通商银行的内部,它甚至已经延伸扩展到了客户群体中。国奥体育用品是淮南通商银行的忠实客户,也是优质客户,其董事长赵守旗说:“我们之所以愿意长期与通商银行合作,除了他们工作效率高,贷款审批速度快以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他们从上到下,就一条心、一条线。”

  王智刚在评价这个团队的时候,最常挂在嘴边的两个字就是“简单”。

  “我们都是简单的人,甚至我们的理念也是‘简单’。在我们的团队里,没有互相拆台、没有勾心斗角,大家对于工作中产生的不同见解,都会协商讨论。”

  说到这里,他一脸认真:“到目前为止,我确实没有遇到过困难。”

  对于王智刚来说,“没有困难”并非目空一切的傲慢,而是来自他的人生态度——

  不留余地,没有退路

  现实中,困难无处不在。

  2010年初制定的计划中,全年存款增量要突破15个亿。可上半年结束的时候,却只完成了2.9个亿。按照这样的速度,到年底肯定完不成计划。

  怎么办?

  降低计划数吗?

  “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选择了上调计划数,”王智刚说,“越是面对困难,越是不能给自己留余地。”

  于是,计划数由年初制定的15个亿上调至18个亿。今年1月份,201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年存款增量接近20个亿。

  回想起自己的职业生涯,王智刚停顿下来,思索了片刻,肯定地说:“我还真的没有失败过。”

  “我在参加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本科学历考试的时候,给自己买了二千块钱左右的参考书。当时收入还比较低,之所以花这么多钱买参考书,就是为了督促自己必须考上,不给自己留退路。”

  事实证明,没有退路也是一条路。相比失败,王智刚所带领的团队获得更多的是成功之喜,是荣誉加身,历年来斩获的各项评比奖项难以数计。他以身体力行的方式,首先把自己“逼上绝路”,然后带领大家一起往前冲。“只要有评比,我们就是要拿第一名。”王智刚以毋庸置疑的语气说道。

  话虽如此,在他眼中,失败也并不可怕:“失败也是正常的。特别是对于整个团队来说,失败的经历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失败了只要认真分析原因,寻找症结,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但是,我在做事情之前,是不会考虑失败的。”王智刚的语气依旧肯定。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