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5月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提升徽茶知名度 对接国际市场
2011世界茶产业黄山论坛隆重举行
安明霞

2011世界茶产业黄山论坛现场。

  4月23日,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世界华商联合会、黄山市政协共同主办的2011世界茶产业黄山论坛在安徽省黄山市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何丕洁,安徽原省委书记卢荣景、黄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福宏,世界华商联合会主席余勇等领导出席开幕式。来自日本、斯里兰卡、美国等国的有关代表也应邀出席了开幕式,黄山市所属各区、县有关部门、茶叶企业等约500人出席了开幕式。黄山市政协原主席、黄山市茶业促进会会长杨立威主持开幕式。

  论坛内容精彩纷呈

  2011世界茶产业黄山论坛以茶产业品牌、营销、安全为主题,重点就中国茶产业品牌营造、茶产业营销模式创新、茶叶食品安全保障等主题进行深层次探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围绕《中国茶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行了全面论述。他说,针对中国茶产业现状,必须进行转型升级,应在以下方面做好工作:即建立大资本、大企业;打造产业链,提高增值率;提升科技化、标准化;建立绿色化、有机化。

  美国财富集团执行董事乌·巴特尔就中国茶如何行销世界做了精彩演讲。他说,中国作为茶叶的故乡、世界第一大产茶国,由于出口到国外的茶叶是中低档茶,给外国人留下了中国茶是中低档茶的代表,这让很多外国人拒绝接受中国茶。中国人热衷于拿奖牌、搞包装,却不在品质上下功夫。中国茶要想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一要抓品质,二要做文化,通过文化来吸引人,只有接受了这个商品的文化才能接受商品。

  美国福建同乡会主席郑棋就多年来自己的营销实战经验向中国茶产业提出了发展建议。他指出,中国茶产业在世界范围内有自然资源、茶文化历史悠久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国内茶品生产和世界消费不完全接轨、中国茶叶出口市场单一、缺乏国际品牌等劣势,他认为中国茶产业发展要着重在打造“中国茶”名片、茶叶包装要“点睛”、注重茶文化的国际推广、开拓国际销售渠道这四个方面下大功夫。

  中国检验检疫协会进出口食品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邹胜利、和君咨询集团蒋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部主任姚国坤等分别围绕《国际食品安全与中国茶产业发展趋势探讨》、《茶产业的资本运作》、《黄山茶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演讲。

  “以茶的名义”

  大型情景沙龙掀高潮

  4月23日下午,“以茶的名义”——2011年世界茶产业黄山论坛大型情景沙龙将本次活动推向了高潮。活动邀请了北京市海淀区清河青少年活动中心中华茶文化少儿传承班的同学们表演了绿茶茶艺和诵读了茶诗。安徽国润茶业有限公司的世博茶仙子还展示了两叶抱一芽的“太平猴魁”茶青。由安徽猴坑茶业公司总经理方继凡、皖云集团董事长邓中豪、天津天士力帝泊尔公司总经理李强等4人组成的正方与安徽国润茶业公司总经理殷天霁、黄山市汪满田茶业公司总经理汪智利、休宁县荣山茶厂总经理郭德军等4人组成的反方就中国茶叶能否创造出像立顿这样的品牌、茶文化能否促进茶产业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激烈辩论。

  辩论过程中,和君咨询集团蒋同先生进行了点评。辩论现场,著名诗人梅隆雪川应邀赋五言古诗一篇,以助雅兴。活动现场,参与辩论的企业家还穿上了采茶服,背起了小背篓,展示了才艺,赢得台下阵阵掌声。

  此次论坛还举行了品牌展示与企业对接、美国财富集团与黄山部分茶企合作签约仪式,与会人员还考察了休宁县荣山茶厂、猴坑茶业公司等。

  链 接:

  黄山茶叶资源丰富

  黄山市茶资源丰富,产业链发达,茶文化源远流长。2010年全市茶园面积71万亩,茶叶总产量2.42万吨,综合产值达46亿元;茶叶企业规模日益壮大,全市有8家企业跻身全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之列。黄山市同时拥有山水优美、文化灿烂、生态优质、物产丰厚、区位优越、品牌亮丽“六张王牌”,这在全国333个地级市中屈指可数。其中,黄山茶叶是“物产丰厚”的代表产品。中国十大名茶中,太平猴魁、黄山毛峰、祁门红茶等黄山茶叶独占三元,还不包括被誉为“绿色金子”的屯绿。2007年,在俄罗斯举行的“中国国家展”中,胡锦涛主席就将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黄山绿牡丹这四种茶组成的国礼送给了时任总统的普京,这四种茶中有三种产自黄山。近年来,黄山市以此为契机,加大了对茶产业的投入,增加茶农补贴,培育龙头企业,提升公共品牌知名度。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