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几十载的消费行为演变,当前日本消费者的消费观似乎与欧洲、美国的消费者产生了交集。以往,日本消费者的行为一直不同于欧洲和美国的消费者,日本消费者以愿意为质量和便利付费而著称,通常对廉价产品不感兴趣,但是现在,他们却蜂拥涌入折扣店、各类百元商店,还有网络零售店。消费者购物行为的悄然转变,正迫使大量国际高端品牌陆续撤离日本市场。
——村松幸广 (日本爱知大学教授)
对中国的零售业,日本零售业可能在前期做了一些贡献,但是目前日本的企业出现很多的问题。比如说,以前日本的很多企业去欧洲发展,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然而这些成功的经验搬到中国来却遭遇了水土不服,将来日本企业应该向中国学习,学习这种在发展速度和决策方式之间的均衡能力。
——松村润一 (日本广岛大学流通学教授)
目前外资零售企业在日本几乎竞争不了日本本土企业。有很多外资零售试图进入到日本,但大部分都失败了,成功的只有一家企业,就是美国的玩具反斗城。这是因为日本本土没有这样的业态,只要是其拥有的业态,外资企业很难与之竞争。
——柯丽华(静冈产业大学教授)
日资企业的劣势正是大润发、家乐福的优势,他们的强大之处在于政府公关,包括政府引进投资等方面。因为从2000年到2010年,这10年是各地政府以引进家乐福、沃尔玛为豪,但是日资在这方面反响并不强烈,不仅没有强大的政府公关团队,甚至与政府划清界限。
——陈立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日本零售企业很注重细节。在很多方面务求完美,管理严格,外籍员工素质高,工作认真。这些都是优点。但是,要制定中国化的管理制度,解决目前不能善用中国籍员工这一重要问题,尤其是让中国籍员工参与决策和计划的制定,实际上这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刘晖 (北京昭邑零商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
消费者对于服务和环境都有一个忍耐度。如环境太高档,会导致一部分消费者不敢进去,认为卖场内的东西会很贵,因为“羊毛出在羊身上”;而如果环境太差,档次太低,就不会有购物欲望。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太完美了就导致成本高,如伊藤洋华堂成都门店,不但有滚梯,还有观光的直梯,装修也非常漂亮,但高成本必然导致高价格。
——何建军(新疆好家乡超市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