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重生
——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专题报道
蒲天国 李映辉 徐佳林

  图为地震后与重建后江油市大康星火村农房前后对比。
  图为地震后与重建后江油市农村信用联社西坪分社前后对比。

  3年前的5月12日,四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从震中映秀到北川到青川,断裂带一直连绵300多公里。在10万平方公里的重灾区范围,山河破碎,屋倒人亡,锦绣大地满目疮痍。

  大地震同样给灾区的农村信用社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转眼间,已是3年。我们欣然发现,灾区已然重生,在灾后重建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农村信用社已然重生。

  灾区农信社在奋斗精神中重生。

  地震后,他们团结拼搏、众志成城,以最大的信心、最快的行动投入到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之中。第一时间建好帐篷银行,为灾民办理各种业务;第一时间将救助金、抚慰金以及农房重建贷款送到灾民手里,谱写了一曲曲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英雄壮歌。

  灾区农信社在感恩情怀中重生。

  地震后,全国各地农信社纷纷向灾区农信社伸出援手,捐款捐物,提供智力支持,“全国信合一家亲”的真情将他们紧紧地联系到一起。灾区信合人说,“重创的灾区农信社能迅速‘康复’,离不开全国信合兄弟姐妹的守望相助。”

  在汶川地震三周年之际,本报特别策划推出专题报道,不只为纪念过往,也带着希望、信心与坚持,见证灾区农信社的重生之路。

  地震后,灾区农村信用社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满腔热忱担起了为灾民提供金融服务的重任。与此同时,灾区农村信用社自身也在发展壮大,走上了重生之路。

  四川省农信社:做灾后重建的坚实后盾

  本报讯  以占四川省金融机构14%的资金来源,发放了全省93%的灾区农房重建贷款,三年来,四川省农村信用社在自身遭受严重地震灾害的情况下,勇于承担起社会责任,努力改善灾区金融服务,积极支持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成为灾后重建的坚实后盾。

  2008年5月15日,地震发生后的第4天,四川省联社视频工作会上,四川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华对全省信用社负责人提出要求:“我们难,农民更难;我们苦,农民更苦。我们信合人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帮助农民兄弟。”

  按此思路,四川省联社于5月20日出台了救灾专项贷款办法,在灾区搭建起第一批帐篷银行。

  2008年5月22日,地震过后的第11天,四川省联社开发出灾民重建家园贷款、灾民恢复生产经营贷款、企事业单位恢复生产经营贷款等5个抗震救灾专项贷款产品,并制定了管理办法,对抗震救灾贷款进行专项核算管理。

  2008年5月末,灾区农村信用社基本全部恢复营业。

  三年来,灾区一栋栋新房平地而起,住进新房的灾民们都说,“我们能建起新家园,离不开农信社的帮助。”

  同时,为切实支持中小企业灾后恢复重建生产,灾区农村信用社还积极跟进灾后重建步伐,准确把握灾后重建信贷支持重点,认真落实“区别对待、扶优限劣”的信贷原则,大力支持中小企业恢复重建。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支撑”,四川省农信社的信贷支持推进了灾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如汉源联社发放了汉源长行食品厂、汉源县宝清果业、汉源县缘通公司、汉源县大渡河食品厂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贷款两千万元,带动了该县水果、花椒等农业产业基地的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增收。

  截至今年3月末,四川省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抗震救灾专项贷款300.84亿元,余额154.21亿元。其中包括:累计发放灾民恢复生产经营贷款30.54亿元,余额7.16亿元;灾民重建家园贷款154.48亿元,余额82.47亿元;企(事)业恢复生产经营贷款49.82亿元,余额16.22亿元;累计发放安居工程及基础设施项目贷款59.78亿元,余额42.25亿元。

  在支持灾后重建过程中,四川省农信社自身也在发展壮大。

  截至今年3月末,四川省农村信用社2986个受灾营业网点已全部恢复营业,已修缮和重建受灾营业网点2832个,占受灾营业网点总数的95%。全省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达4631.89亿元,较受灾前增加了2626.89亿元,增长56.71%;贷款余额3007.00亿元,较受灾前增加了1624亿元,增长54.01%。 (四川省联社办公室供稿)

  甘肃省农信社:三年坎坷路  真情铸繁荣

  本报讯  “5·12”地震三年来,甘肃省农村信用社面对天灾,牢记使命,一手抓发展,一手抓重建,从组织抗灾自救、启动灾后重建到支持受灾农户住房信贷服务,寓优质服务于抗震救灾,用有效的工作践行了“忠诚履职、立社为民”的庄严承诺。

  针对震后全省8个市(州)44家联社(行)589个机构网点严重受损,网络中断、人心浮动的现实,震后第一时间,甘肃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雷志强率领工作组赶赴灾区,召开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专题会议,制定紧急应对措施,对全省农村信用社系统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145家“帐篷银行”,保证了灾区客户基本金融服务需要。

  地震灾害的阴霾给甘肃灾区人民带来了挥之不去的沉痛烙印。甘肃省联社急灾民之所急,指导灾区农村信用社定方案、定人员、定村社、定时间,开展地震受灾情况的调查摸底,全面掌握灾后重建和房屋维修情况;调查了解本乡(镇)灾民住房重建、恢复生产贷款需求和灾后重建贷款的偿还能力;做好本乡(镇)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的金融服务工作。

  9416位灾区农信社的工作人员,深入甘肃省灾区近3万个行政村、40万户受灾农户家中,对住房重建贷款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并按照经济条件、还款能力和资信状况,将重建户划分为A、B、C、D、E五个类型,开展了分户建档、贷款台账等前期准备工作。底子清,资料实,情况明,提高了信贷支持灾后重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甘肃省联社坚持科学严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指导灾区信用社发放灾后重建贷款的过程中,把灾后农户住房信贷服务的政策性、商业性和合规性有机结合起来,在政策上,要求灾区各行社在信贷资金的发放上从控制风险的角度出发,坚持与国家配套资金进度配合。

  在方法上,指导各承贷行社在贷前调查上采取“自下而上”的调查方式,建立起自我管理体制。

  在贷款发放上,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防止受灾农户把农信社贷款当成政府救灾资金、扶贫资金。

  在管理上,加大宣传、反映、统计、考核力度,建立统计汇总制度,实行农户住房信贷统计数据《周报》制度和动态情况《专报》制度,及时报道反馈信贷支持灾后重建工作进展情况。

  甘肃省联社在灾后农户住房信贷工作中探索形成的全面调查、综合审查、一线督查、合规检查 “四查”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09年底,44家地震灾区行社累计发放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贷款30多万户、54亿元,分别占全省金融机构的98%和97%,灾区符合条件的住房重建贷款需求已全部得到满足。 (甘肃省联社综合管理部供稿)


  共伸援手

  三年来,全国农村合作金融系统通过各种途径向四川省提供到位资金达2亿余元,“汶川大地震后其他省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纷纷向我们伸出援手,让我们感到‘天下信合是一家’的情谊。重创的灾区农信社能迅速‘康复’,离不开全国信合兄弟姐妹的守望相助”。灾区信合人说。

  对口支援的兄弟联社不仅为灾区农信社提供了重建资金,还为灾区农信社业务骨干提供了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授之以渔”的智力支持成效将更加深远。

  感谢信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信用联社: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茂县农村信用社遭受了巨大损失,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危难时刻,您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使我们全体员工倍感温暖,深受感动,再次坚定了我们战胜灾难的信心和勇气,全县信用社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正有序推进。在此,茂县联社党总支书记、理事长刘发斌携全县74名信合员工谨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在这次特大地震中,茂县农村信用社损失惨重,联社办公综合楼和7个营业网点房屋倒塌,3个营业网点重度受损,3个轻度受损。在全县信用社营业场所、职工家园被毁之时,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你们的无私援助下,我们重新振作起来,全身心投入到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目前,信用社各项业务稳步发展,职工生活也步入了正轨。

  地震无情,信合有爱。我们深深感受到广西信合的浓浓关爱之情,你们的无私援助,给灾区的茂县信合人带来了无限的关爱和温暖。回望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历程,我们虽然经历了悲伤和苦累,但更历经了坚强和感动。

  我们坚信,有您们的无私奉献和鼎立援助,茂县信用社全体员工一定会更加精诚团结,众志成城,把感恩之心化作力量,加倍努力工作,全面完成灾后重建工作任务,美丽的茂县信合新家园必将在百废待兴的羌山大地上重新崛起!

  祝:广西信合全体同仁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四川省茂县农村信用联社

  背景:

  2010年5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联社经四川省联社为茂县联社捐赠资金500万元,为茂县联社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如“及时雨”一般极大地缓解了茂县联社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资金压力。

  授之以渔  收获更多希望

  江苏省农信社为绵竹市农信社提供智力支持

  “虽然合行实行由总行直接管理支行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和门市综合柜员制,与我们的实际操作不同,但他们的经营管理理念和具体工作方式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绵竹市农村信用联社的邓斌在题目为《创新基于合规,发展源于文化》的赴江苏睢宁农村合作银行学习心得中写道。

  2009年6月-7月,绵竹市农村信用社12名业务骨干到江苏省农村信用社,参加了江苏支援绵竹为期30天的培训。

  回到绵竹后,参加挂职锻炼的工作人员写出了几万字的学习心得。他们的建议和学习心得得到了绵竹市联社管理层的认可,一些实用性很强的建议当即得到了采用和推广。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作为首个援川的金融机构,不仅对口支援绵竹市农村信用社20个营业网点的重建工作,投入资金2640万元,同时还积极为受灾导致损失严重的绵竹市农村信用社提供智力支持。”绵竹市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罗德贵介绍说。

  据了解,双方就业务骨干培训工作专门制定了《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对口支援绵竹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灾后重建工作方案 》。  根据《方案》,江苏省农村信用社与绵竹市信用社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人员交流,扩大合作范围,积极向绵竹市联社介绍江苏省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帮助绵竹市联社培训技术和管理人才,协助绵竹市联社建立现代金融管理制度,指导绵竹市联社开展金融产品创新、拓展业务发展渠道。

  此后,一方面绵竹市联社分期分批派业务骨干到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进行业务、经营管理等方面培训,培训人数每年15-20人,每期培训时间一个月。

  另一方面,江苏省联社帮助绵竹市联社建立现代金融企业管理制度,并派专业人员对绵竹市联社经营管理、产品创新、拓宽增收渠道等方面工作进行指导,使绵竹市联社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四川省绵竹市农村信用联社)


  五月,在血泪中重生

  三年了——

  又是一个五月天

  又是非同寻常的五月

  还记得

  我从那一堆堆满是断壁残垣的废墟里出来

  还记得

  我从那一双双充满着悲伤、绝望、迷惘的眼睛里出来

  还记得

  我从那一条条仿佛被耕牛犁过的公路里出来

  还记得

  我从那一幕幕让人心碎的画面里出来

  身为四川信合的一分子

  只能将悲痛掩藏心底

  因为,我们——

  肩负对罹难同胞的承诺

  肩负十三万万同胞的期待

  肩负党和国家的信任

  重建,刻不容缓

  信合人,在废墟上吹响重建的集结号

  用帐篷银行,服务“三农”

  用帐篷银行,支持重建

  两年时间完成三年重建任务

  地震中罹难的同胞,您看

  那一排排井然有序的房屋取代了断壁残垣,

  信合人实现了对您的承诺!

  地震中伸出援手的恩人,您看

  那一张张洋溢着喜悦的面孔抚平了伤心和绝望,

  信合人没有辜负您的期待!

  地震中总揽全局的党和国家,您看

  那一条条新辟的公路让我们再次紧紧相连,

  信合完成了您交代的任务,

  信合人没有辜负您的信任!

  三年辛勤重建

  三年不知疲惫

  三年了,四川信合和灾区人民一起

  重建了家园!

  重建了希望和梦想!

  在重建中完成涅槃!

  在血泪中获得重生!

(杜东南)


 

  昔日之殇:

  据统计,四川省农村信用社共有115个县级联社, 2986个营业网点不同程度受损,其中165处营业用房倒塌, 65名员工遇难,109人重伤,员工直系亲属死伤170人,房屋、车辆、电脑等办公用设备损失金额达44.3亿元,抵债资产损失14.8亿元,全省因灾新增不良贷款117.1亿元,是受灾最大、损失最严重的金融机构。

  今日成就:

  截至2011年3月末,四川省农村信用社2986个受灾营业网点已全部恢复营业,已修缮和重建受灾营业网点2832个,占受灾营业网点总数的95%。四川省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达4631.89亿元,较受灾前增加了2626.89亿元,增长56.71%;贷款余额3007.00亿元,较受灾前增加了1624亿元,增长54.01%;不良贷款余额210.97亿元、占比7.02%,分别较受灾前减少148.93亿元、下降70.57个百分点;利润总额26.9亿元,较受灾前增加14.63亿元。其中35个重灾县(不含成都地区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4个县)存款余额达931.56亿元,较受灾前增加了572.86亿元,增长61.49%;贷款余额614.00亿元,较受灾前增加了360.6亿元,增长58.73%;不良贷款余额84.21亿元、占比13.71%,分别较受灾前减少5.29亿元;利润总额6.53亿元,较受灾前增加4.93亿元。


   地震灾区的先锋队

  ——绵阳市平武县南坝信用分社抗灾重建二三事

  “帐篷银行”来服务

  绵阳市平武县是5.12汶川特大地震10个极重灾区县之一,南坝镇成为极重灾区乡镇。面对3年前那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平武县南坝信用分社用忠诚演译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3年前的5月12日地震中,平武县南坝信用分社的综合大楼呈粉碎性坍塌,5名员工和1名员工家属在地震中遇难。

  震后,南坝信用分社的工作陷入瘫痪状态。石坎信用分社主任王勇临危受命,他和 5个同事一道,四处找物资、清理场地,搭建起了“帐篷银行”,为灾民提供金融服务。

  进入盛夏,环境和条件十分恶劣,大家从来没有离过药,既要防止瘟疫,又要防止中暑,帐篷内气温高达40℃以上,王勇和员工们一个个晒得炭黑,又渴又累。晚上,没有床,只能睡在从废墟上捡来的木板搭建的板床上,帐篷里阴暗潮湿,透气性差,常常还被蚊虫咬醒,根本无法入睡。雨天,帐篷里的积水有几十厘米深,王勇几个人只得找来砖块和木板搭成进出帐篷的通道,苦苦支撑。

  他们没有被环境和条件的恶劣、以及工作的压力压倒,想到国家拨付的各类救灾款急需兑付,社会各界的捐赠资金急需划拨,幸存的受灾群众急需金融服务,他和同事们一道,在极为艰苦简陋的条件下,满足了震后一段时期灾民抗灾自救、恢复生产生活的需要综合金融需求。

  支持建房为了谁 

  南坝镇共有6680户农户需重建,为灾民提供信贷支持的重担也落到了南坝信用分社的肩上。

  寒冬季节悄悄来临,十里八村急需贷款的农户每天一早就在信用社门口早早排起了长队,只要一打开南坝信用分社信贷办公帐篷,蜂拥而至的灾民就把信贷员和简易办公桌挤到了墙脚,根本无法开展工作。

  由于办理贷款的人太多,有的村民排了好多天队都没有贷上款,于是火冒三丈,在信用社门前大吵大闹,情绪十分激动。

  王勇和同事们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不断好言相劝,思考对策,提出了用“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分日子且分地区来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案。此方案实施后,一传十,十传百,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拥护,减少了老百姓往返奔波、拥挤排队的劳苦。

  在地震后短短的3年间,南坝信用分社累计发放灾后永久性农房重建贷款4587户,1.7亿元,确保受灾群众及时建房,解了政府和群众的心头之患。

  家住水观乡天鹅村老磨房组的苏坤富一家有6口人,全家仅有3个劳动力,其母常年患病,卧床不起,家庭经济较差。“5.12”地震致使房屋严重受损,使这个本就不幸的家庭雪上加霜。在苏坤富一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南坝信用分社将3万元的重建贷款送到了苏坤富手中,帮助其修建了2层1底的楼房。此后,苏坤富一家分头行动,靠四处务零工、卖凉粉、父亲走村串户当兽医等收入,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还清了信用社的3万元重建贷款。

  当好企业贴心人

  在恢复重建的过程中,企业能否迅速恢复生产直接影响着地方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但南坝境内的企业已普遍受灾,几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资金困难。

  为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南坝信用分社与联社信贷部门一道,先后多次到企业调查摸底,帮企业出主意、想办法,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企业实行信贷倾斜和优惠政策,加大对企业重建贷款的投入总量,开辟了一条企业信贷的“绿色通道”,确保了这批重点企业对重建资金的需求,在第一时间全面启动重建。

  地震时,锰业集团厂房及生产车间、4个分厂被夷为平地,人员伤亡惨重,企业毁于一旦,公司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3亿元,如此巨大的损失使企业曾一蹶不振。

  震后,地方党委政府及农村信用社结合实际,分析企业的优势,决定从多层面对锰业集团进行支持,南坝信用分社以社团贷款的方式分期为锰业集团投放2500万元,帮助其实现在南坝镇工业集中规划区重建10万吨焙烧锰粉生产线,1万吨电解金属锰生产线,5万吨富锰渣生产线开工,恢复矿山全面生产。

  2009年7月,几近覆没的锰业集团一期重建正式开工。目前,锰业集团标准化的电解金属锰生产线已完工投产,综合办公大楼已完工进入装修阶段,其他生产项目恢复重建正如火如荼进行。锰业集团建成全面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收入2.3-2.5亿元,创利税3500万元,提供1300个就业岗位,为当地矿农增收1000余万元,为社会提供运输收入1000余万元。

  截止到2011年4月末,南坝信用分社共为23户中小企业发放灾后重建贷款1890万元。


  生活之变

  会议室里的新郎官

  义不容辞的支持灾后重建等金融服务工作接踵而至,工作量成倍地增加,黄玉龙与其他员工一样,放弃了所有休息,与相恋5年的女朋友3次推迟婚期……

  2011年3月2日晚7时,青川县林业局会议室灯火辉煌、人声鼎沸,青川联社正举办信贷管理培训班。

  随着“黄玉龙”、“到”的声音,正在点名的青川县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周荣强突然停顿了下来,笑容满面地看着这个年轻人说:“你就是今天的新郎官啊!我们今天都沾沾你的喜气哈。我原本以为你可能不来参加这次培训,但是你来了,你的新娘子呢?她舍得吗?”

  “在独守空房哦。”年轻人有些意外地回答道。台下的人群中立即爆发出一阵笑声,把台上的理事长也给逗乐了,笑着说:“那你可不要责怪我啊,我也不想今天把你这么大个官请到这里来开会哈……”紧张的会场气氛一下子被这小小的插曲给打破了,变得活跃轻松起来。

  这位名叫黄玉龙的新郎官是青川联社桥楼信用社一名普通青年员工,2007年10月参加信用社工作,他怀着满腔热血和美好憧憬参加工作仅半年多,就遇上了汶川特大震灾。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黄玉龙和同事正在给客户办理业务,突然房屋和地面开始剧烈的晃动起来,他还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房顶的瓦片和砖头像暴雨一样砸得满地都是,房屋也在剧烈地摇晃中摇摇欲坠,他对面的同事边跑边朝他大吼:“地震,快跑!”他一步跨出营业室,拉上吓呆了的客户,冲出了房屋,刚出门,半边房屋就坍塌了。

  随着头脑逐渐清醒,他才反应过来,这么大的地震,不知道妈妈现在怎么样?房子怎么样?女朋友怎么样,其他的亲人怎么样?他们是不是都安全,房子是不是还在……半塌的信用社房内还有大量现金、档案,怎么办?

  灾难无情,黄玉龙和同事,在关键时刻都选择了坚守工作岗位,白天与联社抢险队一道在废墟中挖现金和档案,晚上露宿死守财产。5天后,他终于等到了父母、女朋友平安的消息。

  2010年8月13日,黄玉龙工作的信用社所在地突降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他和信用社主任在金库值守,因板房地势低洼,晚上11时许,山洪暴发,洪水冲进了板房,信用社各种档案眼看着要被山洪卷走,信用社的现金面临浸泡危险,他来不及多想,用自己的被盖和木桌堵住金库的门缝,就立即冲进营业室,将最为贵重的设备抬至高处。

  水不断地从门缝和缝隙里涌入进来,水位还在迅速的上涨,板房已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随时有冲跨冲走危险。“快,转移信贷和会计档案!”何主任喊到,借着雷电闪耀瞬间微弱的光亮,他和何主任十万火急地转移着每个柜组里存放的信贷档案和会计档案,一份,两份,三份……4670多份历年信贷档案,一本,两本,三本……1840多本会计凭证,40多份历年财务报表和数百份其他档案和资料,完完全全,一份没有遗漏地转移到了较安全的高处,他已经不清楚在冰冷的洪水里跑了多久,全身上下已经完全被水浸透了,换来的是信用社财产一分未损失。

  在此期间,义不容辞的支持灾后重建等金融服务工作接踵而至,工作量成倍地增加,黄玉龙与其他员工一样,放弃了所有休假,与相恋5年的女朋友3次推迟婚期。

  2011年3月1日,黄玉龙终于向领导提出请婚假2天,考虑黄玉龙自震灾后基本没有安稳休息过,这次领导爽快地签署了“同意休假3天”的意见。

  新婚当天,沉浸在幸福之中的黄玉龙听在参加婚礼的同事说,联社当天晚上举办信贷培训班,他知道联社在繁重的支持灾后重建和自身重建任务中抽空举办信贷培训班,很是不易,他更不想错失这次提升业务素质的机会,于是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四川省青川县农村信用联社供稿)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