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5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整合资源 打造地方特色农业品牌
——山东省新泰市供销合作社发展纪实
本报实习记者 任智超 文/图

  “2011中国(新泰)樱桃节暨名优农产品推介会”的展会上,很多外地客商对当地的农产品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为花结实自殊常,摘下盘中颗颗香。味重不容轻众口,独于寝庙荐先尝。”这是宋代诗人朱淑真对樱桃的描写。在新泰市,一座座樱桃园里丹实娇艳,红彤彤的樱桃映红了整座山坡。如此醉人的美景引领游人来到了山东新泰,来到了“2011中国(新泰)樱桃节暨名优农产品推介会”。一场滋润万物的大雨丝毫没有影响人们观赏樱桃的热情,游人在雨中成群结队地采摘着红红的樱桃,客商们与当地的农企热烈讨论着合作的事宜。新泰市供销合作社承办的此次樱桃盛会,为新泰带来了无限商机。

  近年来,新泰市供销合作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挥优势,整合资源,着力打造地方特色的农业品牌,凭借着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精神,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截止到2010年底,市社累计实现销售79.5亿元,实现利税7524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5亿元,完成招商引资5220万元。组建农资配送中心2个,发展农资连锁经营网点560个;组建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1个,发展日用品连锁经营网点670个;组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1个,农产品经纪人协会1个,农业生产资料协会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个,带动农户1.6万户。组建村级综合服务中心5个,总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服务群众11.6万人。

  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助农增收

  新泰市社围绕土地增产、农民增收,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培育起蔬菜、食用菌、林果、畜牧、桑蚕5大主导产业,建成了樱桃、秋红蜜桃、油桃、柿子、杏梅、茶叶、食用菌、瘦肉型猪等10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其中天宝镇、楼德镇、汶南镇、石莱镇分别被中国农学会命名为“中国樱桃第一镇”、“中国煎饼第一镇”、“中国黄花菜第一镇”和“中国仔猪之乡”。全市果、蔬“三证”认证种植面积已达49.7万亩,申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6个,有机农产品认证8个,绿色农产品认证11个。

  为发挥优势、整合资源,新泰市社以突出特色、做大做强新泰农产品品牌为目标,着力打造农产品品牌。目前已有“年家峪”牌樱桃、“金芭蕾”牌黄花菜、“龙廷”牌杏梅、“鹿山”牌石井贡小米、“徂徕春”牌绿茶等十个新泰名产品品牌,其中“金芭蕾”牌黄花菜被评为国家优质名牌,年家峪牌大樱桃、徂徕春牌绿茶被评为山东省名牌产品。

  加强经营服务体系建设 

  新泰市社依托龙头企业带动日用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依托青云购物中心设立地产名优蔬菜、水果专柜,把符合“绿色、无公害、有机”等标准的优质农产品由基地直供超市。

  不断提升经营质量和规模,大力发展连锁经营。2006年投资1000万元在新泰市经济开发区,建成钢架结构配送中心一处,该中心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同时,积极发展直营店和日用品“农家店”,先后规范发展日用品直营店20个,“农家店”670个。形成了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日用品经营服务体系。

  大力推动农副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截止到2010年末,已发展徂徕春茶叶合作社有限公司、新特农产品经贸有限公司、掌平洼杏梅合作社等多个龙头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依托龙头经济组织带动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经营效益,促进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工作的整体推进。

  不断加强农资服务体系建设。市社农资经营服务体系经过几年的发展,逐步扩大了服务领域。建立了占地10000平方米的农资配送服务中心和配套服务设施。先后投资30万元购置了测土配方施肥设备,成立了农化服务中心。2008年以来,积极开展了农资需求档案建立到户,主要化肥直供到户,科技服务传授到户,优惠实惠让利到户的“四到户”服务,为300个用肥大户建立了农资需求档案,向他们发放农资科技资料2000份。同时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在全市建立了20个新药、新肥、新技术试验示范点。截止到2010年,销售各类化肥40.2万吨,完成销售额4.32亿元,市场占有率突破了80%。

  开展项目建设助推发展

  新泰市社大力开展项目建设,对优势企业或优质资产实施改造,壮大社有企业整体经济规模和实力。2010年初,市社投资1000万元在天宝镇前寺庄村租用占地50亩,新建农产品专业交易市场一处,到2010年末,交易市场综合服务楼、农产品加工车间和农资直供店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十二五”期间,到2015年末,新泰市社计划筹资5500万元,完成一处集农业生产资料交易、物流、配送、农资技术咨询及检测、检疫服务为一体的农资综合性大市场,不断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力求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导力量。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