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上海农资:“上农网”开辟城市农资新出路

刘学胜

  在大上海繁华商业的背后,带着“农”字标签的上海市农资公司和许多城市农资企业一样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耕地面积减少、农资市场容量收缩等等由城市化引起的种种问题让许多城市供销合作社农资企业感到棘手。

  在充满商机的城市里,城市农资是否还有商机,商机又在哪里?对于这个问题,上海农资利用“上农网”给出了答案:商机就在于找到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出路。虽然市场化和城市化给城市农资企业带来较大的冲击,但依托供销合作社的网络打通联通城乡的产业链、降低物流成本、确保食品安全,供销合作社农资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中也能实现自身的突破发展。

  网上直供连接实体

  优质农资一键即得 

  点开上农网(http://city-base.net/)你会发现,在上海农资实体连锁店所销售的农资产品在上农网也一应俱全,除了价格要比实体店优惠外,还有团购、秒杀等活动,网购的优势显而易见。

  提起当初建设上农网的初衷,上海农业生产资料公司总经理戴立根表示,上海是典型的“大城市、小郊区”,农资的市场容量在逐渐缩小,但种植规模却在专业合作社或者大户承包的模式下不断扩大,这为上海农资推出网上订购农资奠定了基础。上海有300多万亩耕地,粮食种植面积160万亩,蔬菜50多万亩,耕地总面积不是很大,但是土地流转的速度却非常快,现在上海郊区形成了300多个专业合作社,耕地面积从上百亩到两三千亩不等,可以说大部分的农民都是专业合作社的社员,没有加入专业合作社的耕地则很多被个体户所承包,所以上海郊区现在各种形式的“大户”非常普遍。

  在崇明区的一个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社员都是分散购买农资产品,现在通过专业合作社进行特色种植,对农资的要求就比较高,需要社员统一采购,同时统一采购也能提高购买农资产品的议价权,如果和不同的厂家直接谈判,商务费用太高,而上海农资一直是上海农资市场供应的龙头企业,产品的种类和信誉,社员们都非常认可,所以在上农网推出之前,就直接从上海农资的连锁店拿货。

  从实体连锁店到网店,对上海市农资和专业合作社来说,实现了双方共赢。提起上海农资在全国率先搞农资连锁店建设,戴立根颇感自豪,上海市农资从1997年开始建设“农得利”农资连锁店,将其覆盖到上海的所有乡镇,虽然有些地方农资市场容量很小,但是作为农资流通的主渠道,上海农资还是坚持把连锁店建设到位。但戴立根直言不讳地指出,虽然连锁店在前期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一个店每年的运营费用至少在8万元,而实体店运营的成本最终很大一部分还是要转嫁到终端农户身上,过高的维护成本让上海农资重新思考运作模式。而后采用的上农网模式通过网上直供,至少跨过了区域经销商和基层经销商两个环节,可以较好地控制成本。

  “理论上农资成本一般占到农民种植成本的30%左右,通过农资直供可让农民的农资成本降低5%—10%,从而使农民的种植成本降低3%—5%左右。” 戴立根介绍,现在通过上农网,专业合作社的农资采购负责人可以足不出户在网上选购农资,并且从上海市农资最近的仓储配送中心直接拿货,省去了中间环节,也省去了现场采购农资的路费和运输费,从而真正实现了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让市民吃上放心菜

  让市场找到标杆价  

  2010年下半年,全国菜价飞涨,上海市民生活压力加大,政府千方百计寻找降低菜价的对策。这个时候,上农网由于能够直接将蔬菜从菜地配送给市民,省去了中间的流通环节,而在上海电视台新闻联播中被作为一个典型向社会推介,之后又在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进行播出。

  在染色馒头、毒生姜、毒豆芽等问题困扰人们生活的时候,上农网又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由于上农网所供应的蔬菜都是利用上农网所提供的优质农资产品进行生产,从源头进行质量控制,并且有严格的检验程序,消费者自然不用担心其供应的蔬菜存在安全问题。目前,人们对上农网的关注已经从当初的稳定市场价格转移到了保证蔬菜安全方面,希望能够通过打通从农资供应到蔬菜供应的整个产业链,利用一套统一的管理体制,让市民吃到的蔬菜真正质优价廉。

  蔬菜价格居高不下,市民生活成本提高,菜农收益并没有增加,人们认为主要原因是流通环节太多造成流通成本过高。据上海市农资常务副总经理乐键介绍,由于上农网销售的蔬菜直接从专业合作社收购,省去了一层层的中间流通环节,即使加上了农产品的分装费用,价格也要比超市低很多。

  提起上农网所供应蔬菜的质量,乐健显得很有信心,他告诉记者,信心源于上海农资设置了三道“安全阀”:第一道在农资源头上,在上农网销售的蔬菜都是采用上海农资销售的农资产品,确保农资使用的安全;第二道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对于为上农网提供蔬菜的专业合作社,上海农资采取入股的方式进行战略投入,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管,确保了生产的安全;第三道在蔬菜成熟之后的检验,上海农资配备了专门的检验人员和检验设备,对每个批次的蔬菜进行检测,确保流入城市的蔬菜的安全性。

  除了对主要的蔬菜产品进行统一种植、统一销售,上农网还计划为单个蔬菜专业合作社或者蔬菜商提供网上销售平台,上农网的蔬菜价格将成为蔬菜指导价,在让市民得到实惠的同时,也让政府调控蔬菜价格找到抓手。现在,越来越多的专业合作社和大户选择在上农网直接销售蔬菜,因为即便以大幅低于市场的价格进行销售,但由于省去了中间环节,菜农依然能获益丰厚。所以上农网对上海蔬菜价格的稳定和理性回归起到很大的影响,其主流价格也将成为政府进行菜价调控的参考。

  期待政策支持

  突破物流困局 

  将质优价廉的农资产品送给农户,将鲜美而又安全的蔬菜送到城市餐桌,一个看似简单的过程,需要企业在背后将基础物流工作做得非常扎实,而上海农资将继续在这条路上坚持走下去。

  要保证上农网的快速稳定运转,需要强大的仓储和配送能力做支撑。之所以农村和城市的双向物流一直都较难实现,就在于配送的两个产品都有自己的特点:农资尤其是化肥,运输量非常大,而且相对比较集中,所以需要在区域配送中心建设方面下功夫,并且要配备相应的运输队伍;蔬菜则对保鲜要求非常高,经常需要建设相应的冷库和冷藏运输车,还需要有相应的分装设备对蔬菜进行包装,甚至还需要对某些蔬菜品种进行深加工。因此,实现双向物流不仅需要找到合适的场地,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投资进行仓储等方面的建设。

  要想实现整个仓储物流体系的有序运转,还需要构建一整套信息化的管理体系。比如仓库中的农资产品和蔬菜产品信息要能实现信息化管理,同时,配送车辆也要与之同步进行信息化管理,整体来说,需要将物联网技术有效地运用到整个仓储物流体系中,从而实现整个体系的有序运转。

  此外,在网络终端上,如何突破现有网络瓶颈也是一个需要破解的难题。通过电脑上网对于很多人来说有些不现实,乐健提出是否可以将电视连网,作为购买的终端,这样就能快速破解难题,但这就需要政府部门的推动,通过三网联合破解终端难题。

  上农网,一网打开城市农资新思路。上农网无疑将成为供销合作社农资企业突破城市困境的一个样本,将供销合作社联合城乡的功能不断放大。对于未来,戴立根表示,上海农资将稳扎稳打地搞好基础建设,稳步推进,让上农网这个多方共赢的模式得到快速发展。

  本报点评

  高效的整合

  创新的榜样

  从传统农资销售模式走上互联网,上海农资无疑为农资流通企业的创新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敢为天下先,大上海的商业精神融入这个农资企业的血脉,上海农资倾心打造“上农网”,用她的成功实践为城市农资流通的未来出路打造了一个鲜活的样板。

  从实际出发,“上农网”壮大获得基础支持。“上农网”的成功运营,得益于上海耕地的规模种植和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上海农资及时抓住机会开通“上农网”,搭建了厂家、合作社、农户之间的桥梁,在探索实践中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立足农资主业,“上农网”把让利于农做到实处。上农网模式通过网上直供,至少跨过了区域经销商和基层经销商两个环节,减少流通环节,把流通成本降到最低,让广大农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拓展载体功能,“上农网”让老百姓生活更便捷。从菜地到餐桌,“上农网”的蔬菜直供在让市民享受到实惠的时候,也能保证菜农的利益。同时,在食品安全日益突出的今天,“上农网”的直供渠道也让百姓更加放心。

  思路决定出路,整合创造价值。“上农网”模式的探索之路验证了“变则通”的商业理论,城市农资如何突围,如何打破传统商业模式,上海农资给出了一个让人惊喜的答案,用自己全新的思路顺应时代潮流,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出路。同时,上农网模式也将流通产业链上的各种要素有效整合,借助现代商业平台,在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进程中,创造出更为巨大的社会价值。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