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金掌门人 找寻永恒的力量


  八位基层农金“掌门人”的真实故事;

  三代县域金融“领头人”的成长历程。

  全新视野 展现中国农村金融原生力量;

  情景再现 浓缩中国农村金融跋涉之旅。

  不一样的个性与风采  

  一样的梦想与追求

  历史的灯影下,在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封面上,在县域金融风起云涌的改革之路上,已然印下了三代农金“掌门人”的足迹:五零后,六零后,七零后。他们,是无数个农信篇章的中坚力量,中流砥柱。

  直面着他们,我们的记忆,会随着历史一同翻飞:

  从第一粒信合种子在中国大地上扎根到覆盖全国的信合机构的建立;从管理权限的几经易主到艰难的自我发展;从深陷沉重历史包袱重压下的历史泥潭到逐步走上市场化经营的道路,实现全面盈利;从濒临破产的准金融机构到向着现代金融企业目标迈进的农村金融主力军……

  似乎,在一个个历史更迭的镜头下,我们可以用同一个肖像,来描摹从风雨中走过的他们:他们行走在一个又一个势头强劲的改革浪尖,他们在逆势中奋起、在困境中抗争、在风雨中前行、在危难中作为……因为有了他们,有了他们执著的坚持和不懈的追求,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才能从梦想变为现实,我国金融支农、填补农村金融空白点,乃至普惠金融的愿景,才能绘就今天的轮廓和色彩。

  然而,我们又是知道的,彼此之间,他们又是那样的不尽相同。

  一代人一重天。因有着历史的色彩做序,所以那些印刻于每一代人,乃至每一个人身上、心上,乃至思想上的年代烙印,都将会使他们成为那段历史、那个年代独有的色彩和基调。

  曾经,一位哲学人说过,“历史中有属于未来的东西,找到了,思想就永恒。” 

  于是,立足在时光交错的路口,我们细数起一代代信合人艰难跋涉的脚印。可是从中,我们又将触摸到怎样的永恒? 

  抱着这一目的,为了寻求信合历史中的共性,也为了寻求风云变幻的农金改革浪潮中,那一部分属于人的因素、属于人的规律。思来想去,我们的目光,锁定了那批忙碌在县级联社、县级农商行、农合行的信合“掌门人”。

  分析,归纳。我们将选择客观冷静的笔触,我们将用白描的手法,真实地反映和再现着他们——一个个出生于不同年代的信合“掌门人”的特质。

  作为编者,我们诚挚地希望,通过这个专题,我们能够用一个个最最鲜活的个体案例向您——我们的读者,展现出一幅农村金融在时间涤荡中发展、壮大的画卷。

  如若,您能从中触摸到一种精神,一种力量,那么,我们便已足够欣慰。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