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5月2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湖南:千亿茶产业是“吹泡泡”?

本报驻湖南记者 黄德开 通讯员 王 敏

  继云南省提出千亿茶产业之后,湖南省茶业协会提出:10年打造千亿茶产业。这是湖南省单一农产品首次提千亿产业的口号,在省内茶界引发了广泛而激烈的争议……

  最近,湖南茶界少了几分淡定。10年打造千亿茶产业的蓝图,引发了广大茶人的兴奋、关注和争议。

  以茶业实力而论,位居湖南省之前的福建、浙江,都没有提千亿茶产业。从湖南农产品排位来看,大宗产品粮食、生猪也没有提千亿产业。那么,湖南省茶业协会提出千亿茶产业的目标,有几分把握,底气何在?是不是在“吹泡泡”? 

  千亿构成的数据支撑

  湖南省茶业协会提出:我省打造千亿茶产业,涵盖了整个产业链,包括:一产业,茶农生产性收入300个亿;二产业,茶企加工的增加值300个亿;三产业,茶饮服务的增加值400个亿。

  “未来10年,全省茶园面积要发展到300万亩,按每亩产值1万元计算,一产业产值可达300个亿。”湖南省茶业协会会长曹文成分析,“上世纪80年代末,我省茶园面积就达到280万亩。未来10年,全省茶园到300万亩,这并非难事。”

  一亩茶园能否有1万元的产值?他举桃源大叶为例,春茶卖鲜叶每亩达到6000多元;再采夏茶、秋茶,制作黑毛茶,又能抓回4000多元的收入,茶农一亩茶园的毛收入现在已经超过1万元。

  “大概估算,鲜叶经过加工后,至少升值一倍,也就是说第二产业的300个亿是不会落空的。”按照曹文成的说法,绿色茶饮消费渐成潮流,占据产业链终端的第三产业,理应高于一、二产业。因此,茶馆、茶旅游等服务业的产值达到400个亿,亦是顺理成章的事。

  湖南怡清源茶业公司董事长简伯华认为,千亿茶产业的目标,基本没有水分。

  以发展的眼光看茶业 

  “小小的茶叶,千亿的产业,听起来有点像‘吹泡泡’呵。”作为协会会长,曹文成无奈苦笑。协会曾制订“十一五”茶产业规划,提出湘茶出口要从3000万美元增长到1亿美元。当时有人说,这是“吹泡泡”。2004年黑茶开始在大城市流行,协会预计,黑茶产值要超过绿茶。也有人说,这是“吹泡泡”。

  事实证明,这些都变成了现实。曹文成坚信,千亿茶产业也不是“吹泡泡”。5年前,湖南省茶产业的产值仅10个亿,去年增长到了150个亿。以发展的眼光看,再过10年,打造千亿茶产业是可信的。眼下,黑茶、绿茶、红茶、黄茶、花茶均已奠定了良好基础,多方资金源源不断入场,茶产业的上升通道已经打开。

  再从全国来看。云南第一个提出千亿茶产业。云南有500万亩茶园,普洱茶运作有成功的经验。福建虽然没有提千亿茶产业,但安溪一个县的“十二五”规划就提出全县打造150个亿的茶产业。浙江保持龙井茶的优势,开发茶饮料作为新的增长点。邻省贵州“十一五”茶园面积增长至310万亩,“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搞到500万亩茶园,实现后发赶超。

  “可见,湘茶提出千亿茶产业的目标,并非超前冒进,仅是维持在第一方阵而已。”曹文成称,从全国茶业发展态势来看,湘茶不进则退。

  从湖南农产品来看,为什么不是粮、猪,而是茶叶率先提出千亿产业的目标?因为茶叶虽然是生活消费品,却不同于粮、猪等生存需求品。茶叶既是物质享受,更是一种精神愉悦。

  “这么说吧,一家年营业额150万元的茶馆,等于一个年出栏1000头猪的猪场。”茶界营销起家的简伯华说,茶叶附加值的增加,主要依赖文化的感觉。因此,茶馆、茶旅游等茶业的第三产业充满了想象力,其盈利的空间远大于第一、二产业,这是粮、猪所不具备的“特质”。

  跳一跳才摘得到“桃子”

  千亿茶产业的“泡沫”究竟有多少?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所长包小村说:“‘十一五’湖南的茶园面积从120万亩增加到150万亩,照这一速度,未来10年,增加60万亩,也只有210万亩。至于每亩产值1万元,那是现在最好的茶园,全省茶园每亩平均产值远远低于1万元。”

  去年,全国人均消费不到700克茶叶。而在广东的潮州、福建的泉州等地,每个办公室、每个家庭都有茶具,因此当地人一年消费茶叶7公斤。金井茶业公司总经理周宇分析,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茶叶只会越来越贵。“湖南茶相对便宜,要鼓励大家都喝,喝出一千个亿。”消费才是茶产业增长的第一推动力。

  长沙斗茶园茶馆的老板张旭表示,自己始终认为茶业只是一个小产业。每家茶馆营业额平均能否达到100万元?张旭称,这要看国家经济的大势。

  “千亿茶产业能让茶界振奋、鼓舞,仅此而已。”湖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熊嘉说。在这位职业经理人眼里,有些目标,伸手可及;有些目标,需要跳一跳。像湖南的千亿茶产业,就是一个需要跳一跳才摘得到的“桃子”。

  尽管如此,她表示:“只要跳得够高,十分努力,或许奇迹就诞生了!”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