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立德、立功、立言,人生不朽之大事。’孙老是革命的实践者,又是革命人生理论的探索者,他的人生经历、人格力量和奋斗业绩,就是一部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的教科书。”
时间虽然过去已经几十年,但回忆起与孙老将军三次交往的情景,依然活灵活现、历历在目……
是校长,也是普通一兵
有这么一首诗赞誉孙毅将军的做人标准:
你习惯用汗水和行动表达思想,
从不以官自居发号施令。
你的一生就是一部无声的奋斗史,
从始至终都是一名“排头兵”。
宁肯牺牲一身汗水换取一份信任,
也不做语言的巨人获得半分虚荣。
你就是一种力量的化身,
出现在哪里哪里就热气腾腾。
我第一次见到孙毅将军是在1942年的8月份。当时我是抗日军政大学二分校晋察冀军区四分区抗大四大队干部一队的(也称军事队)学员,校址在现在的河北省平山县,学期为一年时间,学习的主要科目是射击、投弹、刺杀和单兵战术作业。
这一天上午,当时担任抗大二分校校长的孙毅将军来到我们的军事训练场。教官对我们说,孙校长经常到训练场来,来了不是走马观花指指看看,而是言传身教亲自操刀。因而在他来到训练场时,大家就格外地卖力,因为都想得到校长的亲传。那天,我清楚地记得,孙校长看了一会儿就让总教官把队伍集合起来,然后他在队伍前为大家做刺杀示范动作,边做动作边说:“有句话说‘大炮不能上刺刀,解决战斗得靠步兵’,这话啥意思?就是说决定战斗胜负得靠拼刺刀,这是最残酷也是最有效的战斗手段。拼刺刀靠什么?一是靠勇敢精神,二靠过硬的刺杀技术。所以说我们每位学员都要下苦工夫练好刺杀本领,好在战场杀敌呈威!”大家听了校长的话很受鼓舞,练得特别卖劲儿,有胆儿大的还要跟校长“过招”。
第二天清晨,我们全副武装越野跑步,不一会儿就大汗淋漓,上气不接下气时,都想停下来休息休息。这时,教员在队伍里喊到:“同学们,大家是不是很累呀!可你们都向前看,我们的孙校长也全副武装地跑在最前面哩!他年岁比我们大,他累不累呀!肯定要比我们累!可他坚持跑在最前面,我们怎么办?是不是要迎头赶上去呀!”大家随着教官的手指看去,果然看到队伍前方孙校长的高大身影,正甩开大步地跑着。我当时的衣服都湿透了,腿就像灌了铅似地,可看见孙毅校长那快速跑动的双腿,顿时来了精神,一股力量猛然间冲上心头,便不顾一切地向前跑了起来。战友们也都一个个斗志昂扬,争先恐后地追着孙校长跑去……
收操时,孙校长给我们讲评:“我们打日寇靠的是打游击战,打游击战不能跑路怎么能行?大家要充分理解这样的一句真理:只有平时多流汗,才能战时少流血!我同大家一样,也是普通一兵,也要下苦工夫练好杀敌本领。”校长比我们平均要大上二十来岁,他是校长却总是把自己看作是一个老兵,他的这种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大家都以他为榜样,苦练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后来有人评价说,抗大二分校每期培养出来的学员都是好样的。
训练要从实战出发
孙毅将军是一位杰出的军事教育家,抗战期间就从事军队教育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军委军校部副部长等职务,长期从事办学或主持全军院校教育训练工作,为部队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享有“华夏名将、学府高师”的美誉。
我第二次见到孙将军是1960年1月。当时,孙毅将军任军区参谋长。这年一月中旬,军区在北京召开军事训练工作会议,主抓训练的军区参谋长孙毅将军出席会议。我当时是军区炮兵司令部作训处长,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在会上,孙将军首先总结了军区一年来的军事训练工作情况,对军事训练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同时也针对个别部队军事训练作风不扎实问题提出严厉的批评。
孙将军一贯作风严谨,最看不惯搞形式主义的东西。当时,部队有一股“练为看”的思潮,孙将军对此非常不满,曾不断地下到所属部队去纠正,但却难以杜绝,他决定借这次会议来根除这一不良倾向。在会议期间,孙将军始终贯彻毛主席“练为战”的军事思想,对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作尖锐的批评,旗帜鲜明地指出:“在战争年代军事训练是为了打仗,在和平年代,军事训练同样是为了打仗。即使现在不打仗,但要想到明天或者将来会有仗打,今天的训练就是为了明天或将来打好仗。”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会议快结束前部署军区新的一年训练任务时,他在全体大会上严厉地说:“我要求军区所属部队的各级军事一把手领导,一定要亲自抓军事训练,并要切实抓到点子上,决不能只挂帅不出征,这等于没抓!军事领导必须深入到训练场,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只有这样才能训练好队伍;也只有这样才能带出过硬的队伍。我们大家必须明确一点,训练就是为打仗!这是任何人都不能怀疑的问题。所以,我们的训练必须从实战出发,决不能搞花架子,搞花架子的训练一害部队,二害国家,是绝对不能允许的。我们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训练,保证训练出让毛主席放心、让全国人民放心的过硬队伍。”
这次军事训练会议对军区各部队触动很大,一改以前部队军事训练存在的作风不扎实现象,真正做到了“练为战”,对以后整个军区的训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64年全军大比武,毛主席和中央领导观看了军区的汇报表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作为主抓军事训练的孙毅将军功不可没。
人要有一种精神
孙毅将军是一位情趣高雅的人,他一向喜好书法,少年读私塾就刻苦临摹,练就一手好字。他自喻“八十后学”,曾任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名誉副会长和总参老干部书画协会会长。在“文革”受迫害的日子里,他一面读书,一面练字,把半个多世纪的人生经验都融注在刚劲、潇洒、奔放的行草之中,字里行间透着革命者的豪气英风。
我第三次见到孙毅将军是1982年在廊坊军分区。那年夏季,年近八旬的孙毅将军回大城县老家探亲途径廊坊,我听说了去看望老首长。当时,孙将军正在军分区会议室里为军分区的书法爱好者挥毫泼墨。军分区一位领导把我介绍给孙将军,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给老首长敬了个军礼。将军亲切地拉着我的手问我抗战年代在哪个部队,我马上简要地报告了1942年至1943年间在抗大二分校学习时听首长教诲、看首长示范的经历,孙将军听说后不住地点头笑着说:“没错,我当时是二分校校长,也经常到训练场去参加训练。那时训练很辛苦呀!伙食不好,训练工作繁重,有不少人都受不了。我作为校长,知道大家的辛苦。要想大家训练得好,我要起带头作用,所以就经常同大家一起训练。我这一招还灵,教育了不少人,有些想打退堂鼓的同志在我影响下坚定了意志,后来都成了骨干力量。是呀!真快呀,几十年时间眨眼间就过去了!我们都为革命贡献了力量。”片刻的回忆之后,将军问我喜不喜欢书法,我告诉他很喜欢正在练习。老将军点点头鼓励我说:“很好!没事练练书法是非常好的事,健身养性。这样吧,我送你一幅字,写得不好,作为相互勉励吧!”说完便龙飞凤舞地写了幅以杜甫诗为内容的行草墨宝送给我,并在上面题有“敏学同志正之”嘱言。我当时非常激动,拉着老将军的手久久说不出话来。孙将军则拍着我的手背诙谐地说:“咱俩说起来还是一个部队出来的老战友嘛!我是老老战友,你哩,算是年轻些的小战友嘛!”说得大家都笑起来。
在后来的交谈时,我请教孙老将军:“您老这么大年岁了,身体这么健康,有什么秘诀吗?”老将军笑着说:“人嘛,首先得有种精神,这就是一种自我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要树立一种人老心不老的心态。主要是要活动,要经常不断地活动身体,活动头脑;一定不能让自己身体僵化、头脑僵化,一僵化了就麻烦了!有句古话叫:‘活到老学到老。’我把它改一下叫:‘活到老动到老’,这符合‘生命在于运动’的规律。要说我的健康秘诀嘛,那就是:多用脑、勤学习;乐当头、心平衡;常走路、持之恒。”
听着老将军平实而坚定的话语,我不由地想起又一首赞誉老将军的诗来:
吃过咱穷人家的米和糠
喝过那旧社会的苦菜汤
嚼过那茫茫草地的野菜根
咽过那巍巍雪山的冰雪霜
吞过那战火点燃的艰苦岁月
饮过那和平酿造的国宴琼浆
品位过一百年的人生历程
倍觉这清淡的饭菜香
有人说这餐饮太低档
我说这里的精神最高尚
(杨敏学系军队离休干部,原承德军分区司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