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6月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粤茶高歌凯奏春季广州茶博会


  2011广东茶产业发展论坛业界共商振兴大计

  本报讯  2011春季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5月26日盛大开幕,乌龙、单枞、红茶、绿茶等广东名茶集体亮相。当日下午举办了广东茶产业论坛,来自各地领导嘉宾、企业代表、媒体200余人聚首中洲中心会场,交流心得,共商行业振兴大计,十几位领导嘉宾分别作出精彩演讲。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吴锡端全面剖析了国内外茶生产发展概况并提出我国“十二五”茶叶发展规划设想。他认为,目前我国茶叶出口稳定,茶叶消费主要靠国内市场拉动,我国茶产业还有5到10年的黄金发展时期。给广东茶产业发展提出四点建议:生产保特色;流通抓规范;消费重价值;文化存多化。并提出市场培育要走在前列。

  广东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处副处长郑如钦分析广东茶产业取得成效的原因是:区域布局规范化,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发展方式不断创新,销售市场专业化。但同时也存在品质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栽培、种植等技术投入不够,生产经营方式分散,推广难等问题。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茶产业发展,应采取强化优势产区建设,引导茶业产业布局;强化科技支撑,加大技术投入;强化机制创新,创建现代经营方式;强化质量意识,推进优质安全生产;强化市场导向,拓展茶叶消费领域几点措施。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陈栋副院长则专门针对中国红茶产业的现状与广东省红茶振兴的思考为讲题,从中国红茶数百年兴衰史引申给予现代业者几点启示:与时俱进,不固步自封;不断应用现代科技成果;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和经营企业;创立企业或地域性的特色品牌,让市场以我为导向。

  目前红茶产业的主要问题是出口量下降和企业小,品牌企业少。世界红茶市场在增长,国内市场潜力也非常大,红茶企业从策略上可关注夏属茶生产中低端出口和深加工出口仍是竞争力所在。并且发挥自身种植区域和技术优势发展红茶产业。

  随后,与会专家分别从协会、高校、文化营销理念的角度谈论推动茶产业发展的措施;与大家分享各自产区发展茶叶的经验、规划及相关政策;介绍了凤凰镇茶叶专业合作社的成功经验,品牌营销的成功经验,以及新兴茶企业发展的新思路。

  (小飞侠)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