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科读的是中文系,诗词可以说是我的专业功课,虽然从来没以写诗为专业工作,但是,却一直都在写诗。1981后我在上大学时曾经主编印发过一本《六弦琴》,是南开大学第一本学生诗集,只油印了不过几十部,很荣幸能有热心的女同学到食堂去卖,居然真有人出钱买,说明诗集多少像点样子,有一定价值——那是我第一本主编并合写的书,如今也是极珍稀的版本了。
我的画有时会配自己的诗,《闲闲堂茶话》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作品,抄录一些以回味:
《题西山品茶图》
西山多古寺,京城少闲人。
莫问茶好坏,难得远风尘。
《题山水》
三致千金未觉难,
欲买山时恰无钱。
幸有梦中传彩笔,
画幅山水自留连。
《题小画》
万寿寺旁小茶院,
闹中取静近三环。
长河流水悠悠去,
与君共度半日闲。
《咏茶具》
笨人喝苦茶,壶小杯却大。
一壶恰满杯,三泡即作罢。
幸无辜鸿铭,否则准笑话。
自奉方如是,待客不用它。
我也曾选抄自己觉得特别有意味的古今茶诗:
《即目》
李商隐
小鼎煎茶面曲池,
白须道士竹间棋。
何人书破蒲葵扇,
记着南塘移树时。
《酬乐天闲卧见寄》
刘禹锡
散诞向阳眠,将闲敌地仙。
诗情茶助爽,药力酒能宣。
风碎竹间日,露明池底天。
同年未同隐,缘欠买山钱。
个人粗浅的体会,诗词要像茶,才堪咀嚼回味。
今年3月下旬,蒙云根先生盛情邀请,我又有玉溪之行,十天走了江川、澄江、元江、峨山、新平、通海等县,所见所闻令我对玉溪刮目相看。尤其可喜的是,孔祥庚先生和我成了诗友,见面时赠我一册《云根诗词》、一册《云根诗词评论》,一路上每到一地住下来,便成为我的睡前读物。我本来在大学是学中文专业的,酷爱诗词,虽然写得不好,但仍见猎心喜,写了几首呈云根先生求正:
碧波万顷远红尘
溪山无尽四时春
小城宜居生态好
得天独厚玉溪人
云根先生和诗:
霞光湖水两无尘
花木城楼一色春
漫步归来相对饮
欣逢朗月照诗人
《云根先生邀游秀山听洞经古乐即景》
滇中古乐传洞经
此曲最宜秀山听
老屋庭院春意满
天蓝云白山色青
云根先生和诗:
幽雅秀山存洞经
良朋远至共倾听
曲终惜别霞光灿
两定禅心古韵清
需要说明的是,云根先生和诗中的"相对饮",不是酒,而是茶,所记的是在玉溪映月潭品茗,泡的是普洱生茶。而在秀山听洞经时,也是有玉溪上好的绿茶相伴的。
(作者系经济日报报业集团研究部副主任、河北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