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6月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老舍之子舒乙
舒乙和他的大运河四部曲


  2011年,一场罕见的大旱将中国水资源丰富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推上了尴尬境地,曾经烟波浩渺的两大淡水湖中心区成了“草原”,湿地生态遭到严重破坏……2011年的南方大旱,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向我们敲响了警钟:“保护、保护、再保护”。也使我不由得想起了舒乙先生和他的“大运河四部曲”。

  捍卫“残缺的辉煌” 

  每次提起大运河,舒乙都会非常高兴。“经过几年的努力,运河沿岸几乎没有例外全都在动。为了保护它,为了申遗,都有动作,都有进展,起步相当快,幅度也挺大,已经有了可喜的起点。这说明,大运河的保护和‘申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下同)是得人心的,是符合民意的,所以一上手,就有成效,前途看好。”舒乙介绍说。 

  2006年,一份由56位政协委员联名提出的重磅提案递交到政协提案组,成了这一年“两会”期间最受关注的事件之一。舒乙,便是其中的参与者之一。随后的三年里,全国政协先后组织了针对大运河保护的三次重点考察。舒乙,又是之中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每到一处,舒乙都会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指出问题、提出建议,并先后写出了《京杭大运河,残缺的辉煌》、《隋唐大运河,地下的辉煌》、《江南运河,水乡的辉煌》三篇考察实录,十篇有关大运河内容的专题文章。舒乙将之称为“运河三部曲”。 

  在舒乙看来,大运河与万里长城一样伟大,都应该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性工程。然而我们似乎将之遗忘了。京杭大运河这条在元明清三代最为重要的漕运通道,如今早已今非昔比。考察中,舒乙和政协考察团的同仁们发现,现时的京杭大运河已被“切割”成两段:自山东境内济宁市南旺以北,一直到天津,是干枯的,只存有故河床,完全废了,有的河段只剩下泄洪和充当污水沟的功能;在济宁市南旺以南,水量却十分充足,河面宽,运输繁忙,上万条运输船只日夜航行其间,一派繁荣景象。舒乙对运河的两段进行了统计,有水的运河南段约占运河总长的55%,无水的北段则占总长的45%。此外,由于运输成本低廉,现在运河的年运输量超过1.6亿吨,运河中的黄金水道常年可以航行千吨级的大船,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运河的水利作用,包括灌溉在内,都很突出。”舒乙说。

  京杭大运河,就这样成了残缺的辉煌。 

  舒乙,依旧坚持着,呼吁着,等待着国人的惊醒、反思。 

  可喜的是,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已经被提上日程。 

  探寻“水乡的辉煌” 

  如果说京杭运河和隋唐运河的辉煌属于过去,那么位于长江以南的运河段则是现存的实实在在看得见的“辉煌”。对此舒乙有着深刻的认识。在对浙江北部和东部大运河末端的考察中,隐藏在江南“水乡”里的运河体系和运河文化,让舒乙和考察队的专家们为之震撼。他们发现,京杭大运河到了杭州,并没有终止,而是漫散开来,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水系。 

  在舒乙眼中,江南的运河有四大特点——活、网、路、变。活,是因为它依旧有用,且作用巨大,四通八达,江南运河的船运之发达甚至已经超过了代表现代文明的铁路、公路、飞机,运输量高居榜首;网,是因为水系的发达,除了大动脉,还有支脉,形成了庞大的水道大网;路,是因为水系已经促就了“以河代路”的传统,除了桥,运河已经俨然成为江南的路;变,是江南运河另一个活着的标志,它朝着两个相互背离的方向变化着,向大变,河床加大以便大宗运输,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向小变,一般支脉、小支脉逐渐废弃、填死,水网不复存在,桥大多拆除,更多的地段不再有运输功能,变成了旅游的对象或休闲的公园。 

  考察江南运河的过程再次让舒乙痛心。看到原本古色古香、颇含文化韵味的诸多沿岸变成水泥式建筑,舒乙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也认识到必须将大运河保护与申遗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把江南运河涵盖进去,共同保护、共同规划,才能完整地将大运河留存给世人。 

  对于舒乙来说,隐藏在江南水乡里的运河水系的辉煌既是一种意外收获,更是一种独特的运河载体,是“大运河特别出彩的一部分”。 

  重塑“往日的辉煌” 

  “到了这个份儿上,该怎么办?” 

  这是舒乙在三次考察之后,一直缠绕在内心的疑问。

  “保护!保护!再保护!”  

  如何才能让古老的大运河重现辉煌?舒乙似乎又开始了另一段深层次的“思考”,以完成他的“大运河四部曲”。 

  “关键是要尽量保存原物,不能一味地求新、搞假古董;古老是第一位的,好看与否是第二的。”舒乙介绍说,“既要重树保护古运河的完整性和原真性的两大原则,保护的古运河段,确立为典型,按国家文物保护重点保护单位的规矩,划出保护区和缓冲区,尽量保留运河原有的机理,按原有设计、材料、工艺和个性小心地加以维修,也不能割断居民和运河的世代联系,适当疏散人口,改善民生条件,增加基础设施工程,建筑内部逐步实现居住条件的现代化。”舒乙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把完整的原真的运河用一串标志物显露出来。

  这些保护运河的建议,是舒乙对于重塑大运河“昨日辉煌”的一种寄托与探索,也是他在保护大运河过程中那“一串串脚印”中的一部分。 

  虽然已经年逾古稀,舒乙对于新的“任务”依旧充满期待。在他眼里,大运河如同一位坚强的劳动女性,奔放而美丽,吸引着他继续为之“陶醉”着。

  或许,我们应与舒乙先生一起期盼,不久后大运河,将重现往日的辉煌。

  老舍简介

  舒庆春(1899~1966),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因作品繁多而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深受读者的喜爱。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鸿来、非我等笔名。因为老舍生于阴历年底,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老舍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据《信息导刊》综合整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