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6月6日,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正式挂牌成立。七年来,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有关方面的指导支持下,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实现了“七大转变”:管理体制从依托其他机构代管到实现自主管理的转变,组织形式从县乡两级法人到实现相对完善的县级统一法人转变,盈利水平从全省统算亏损微利到实现大幅度提高转变,风险程度从较高到实现全面可控转变,经营方向由单一支农向坚持“四个面向”的全方位服务转变,经营管理从粗放管理到实现精细化管理转变,社会地位从弱小零散金融到逐步向正规化、股份制的一流金融机构转变。
目前,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共有县级法人132家,其中县级联社106家,农村商业银行8家,农村合作银行18家,机构网点5298个,从业人员6.7万人,是山东省营业网点和从业人员最多、服务范围最广、资金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截至4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7562亿元,贷款余额5592亿元,分别是省联社成立之初的3.7倍和3.2倍,存贷款余额连续6年稳居全省银行业机构第一位。
明确市场定位
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山东省联社成立后,确立了“面向三农、面向社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并提出了“两个不低于”目标,即新增农业贷款占比不低于60%、农户贷款需求满足率不低于往年。
为适应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对生产经营资金需求额度不断增大、贷款期限逐渐延长的新要求,山东省农村信用社适时调整信贷政策,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该省农信社修订了农户贷款管理办法,将农户贷款额度上限提高至100万元,并根据农户生产经营周期合理确定贷款期限,最长可延长至三年。
山东省农信社以开展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为重点,着力优化信贷投向,不断加大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力度。截至4月末,山东省已评定信用户765万户、信用村3万个,分别占农户和行政村总数的38%和35%;设立信贷专(兼)柜3704个,核发农户贷款证486万本,实现了新增农户贷款100%使用贷款证、营业网点100%设立信贷柜台、贷款证贷款100%上柜台办理的目标。
伴随着“黄蓝”两大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山东更是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作为地方金融机构,服务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对山东农信社来说是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全省农信社认清形势,突出重点,提高对支持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加快改革创新步伐,为“黄蓝”两大战略建设提供了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截至4月末,支持“黄三角”经济区建设贷款余额800亿元,比年初增加82亿元;发放支持蓝色经济区建设贷款余额2330.5亿元,比年初增加197.96亿元。
畅通结算工程
实现金融服务全面覆盖
2010年,山东省联社制定了实施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畅通工程三年规划指导意见,大力推广支付清算系统和非现金支付工具,畅通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渠道,对全面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和城乡支付服务一体化程度,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截至今年4月末,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所有营业网点均开通了省内通存通兑和农信银跨省通存通兑业务,银行卡业务全部加入了中国银联结算网络,覆盖面达100%;农信银、行内汇划和大小额支付系统结算网点覆盖面分别达50%、29%和23%。
山东省农信社还成功发行了统一品牌银行卡——“泰山卡”,创建“富民”理财品牌,发行银行卡1518万张,特约商户17316家,发行各类理财产品69期、76.3亿元;积极争取省政府对信用社代理新农保业务的支持,全省17个试点县开通了新农保代收代付业务,共为180万农信银代理了新农保发放业务;大力应用农信银系统,树立全国农信银支付结算品牌,全省农信银业务量达243.34万笔,增长156.68%。全省农村信用社2010年累计清算异地支付结算业务11893万笔,清算资金61154亿元。
加快产品创新
满足多元化金融需求
山东省联社成立以来,全省农村信用社牢固树立创新意识,积极实施创新战略,以满足客户日益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三农”为出发点和着力点,不断加大创新力度,为全省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一是推广大联保体贷款业务。2007年,在全国率先开发推出了“大联保体贷款”业务,采取“农户联保+担保基金担保”的方式,将村民组成大联保体,对参保农民发放信用贷款,形成了农户、村委、担保体和信用社相互监督、共同促进的贷款业务新模式。截至今年4月末,山东省已组建联保体44万个。
二是推出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特点,及时开发推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业务,并出台了《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指引》,确定了“宜社则社、宜户则户”的办贷方式,有效地扩大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投放,多渠道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目前,已支持了8814个专业合作社发展,向专业合作社及社员发放贷款119亿元。
三是拓展农民住房等消费贷款。山东省联社出台制定了农民住房消费贷款管理办法,配合国家建材下乡、鼓励农民建设自用住房政策的落实,重点支持农民自建改善性住房等信贷需求。在综合考虑借款人生产经营状况、收入情况和还款能力等基础上,放宽农村住房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贷款利率较同期同档次农户生产经营性贷款优惠10%以上。与此同时,利用“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农机下乡”的时机,积极推广农民消费贷款。
四是创新服务手段,延伸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在整合ATM、查询终端、柜员功能的基础上,山东省农信社自主研发了全国首台集储蓄、代缴代付款于一体的功能齐全、24小时服务、适合农村的农民自助服务终端,实现了农村信用社网点综合服务的延伸。金融自助服务终端将储蓄所基本功能延伸到乡村一级,对实现各类惠农补贴资金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资金的及时足额发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民足不出村便可办理小额资金领取和电费、电话费等生活费用缴纳业务,被老百姓称为农民家门口的“银行”,有效填补了“村级”金融服务空白,得到了社会各界地赞誉。截至4月末,山东省共安装农民自助服务终端2129台,服务客户30万余人次,惠及4000多个农村社区,覆盖450万农村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