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如此之大。
2010年,江西省萍乡市农村信用社存贷总量跃居该市金融系统第一位,成为了萍乡地区规模最大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同时,该市农信社不良贷款实现了大幅“双降”,降幅在江西省农信系统内排名第二。
“发展,离不开我市信用社不断加大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以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为基础,我们在过去的一年迈上了新的台阶,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萍乡办事处党组书记、主任彭建洪说。
客户维护是重中之重
随着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进一步增强客户维护、市场拓展的意识逐渐成为农信社高度重视的工作之一。
彭建洪认为,在现今如此激烈的环境下,农信社不能坐在家里办金融,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推进全面客户管理,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应根据客户的经营实力、信用状况和贡献程度等指标,细分客户等级,全力维护现有优质客户,为客户提供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形成相对稳定、忠诚度高的客户群,逐步建立客户服务优势,大力支持优质客户,优化萍乡农信社的信贷结构。”他说。
去年,萍乡市农信社依靠政府借力发展、依靠企业推动发展、依靠员工超越发展,努力寻求“四个突破”:在维护客户,寻找新的优良客户上有新的突破;在客户管理、内部机制考核上有所突破;在与市政府市直各部门、县区政府财政以及涉农部门、乡镇以及村级组织等对接上有新的突破;在改善服务改进作风上有所突破。
据统计,萍乡市规模以上优质客户1289户,其中在农村信用社开户的有803户。在2010年国庆期间,萍乡市农信社开展了走访、对接他行和现有农信社的优质客户活动,共走访318家客户,收集客户意见和建议21条。
谈到这次走访、对接活动的成果,彭建洪很欣慰:“经过对他行开户的104家客户的走访,有85家他行客户愿意到信用社开户办理业务,为我们今后业务发展储备了优质客户资源。”
而去年那场“国企改制安置资金”攻坚战更是让他感慨良多。
2010年,萍乡市国有企业改制,各家银行机构都想获取发放安置资金,增加本行留存资金。为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江西省联社萍乡办事处会同有关联社分别成立了资金安置保障、后勤服务、发放安置资金宣传三个工作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得到了该市人民政府及市财政充分信任,一举“中标”,是该市唯一获取发放安置资金的金融机构,发放安置资金涉及企业36家,员工超过3.2万名,涉及资金3亿多元,资金留存率近40%。
“客户,是农信社发展的基石。我们将维护客户工作列为重中之重,有付出,更有收获。”彭建洪说。
发展离不开管制度的完善
“农信社的发展,离不开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离不开管理人员的狠抓实管和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在彭建洪看来,管理制度的完善,也是推动萍乡市农信社快速发展的又一动因。
2010年,萍乡市农信社的工作节奏加快、措施得力、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做到了季前有计划有工作方案、每月有检查、季末有考核有总结。
“去年第一季度,江西省联社萍乡办事处在部署工作时,推出了《‘三个一’迎首季开门红》活动;第二季度,要求实现‘五个五’工作目标;第三季度,要求实现‘五个二’目标;第四季度开展了‘6+1’活动。”彭建洪告诉记者。
目标产生压力,也产生动力。
通过每个季度活动的开展,萍乡市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实力、信贷管理水平、资产质量、经营效益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同时,萍乡市农信社加大了考核力度,加大了对县级联社高管人员的考核,加大了对中层干部和员工的激励力度。对工作扎实、业务完成好、工作奉献大的中层干部和员工予以重奖,使能干事、会干事、干好事的员工得到应有的报酬,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真正落实了江西省联社“短期绩效决定薪酬,长期绩效决定升迁”的激励办法。
截至2010年末,萍乡市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达到70.55亿元,较上年末净增18.02亿元,同比多增7.96亿元,;贷款余额达47.8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8亿元。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实施第二个五年规划的关键之年,面对激励与挑战,彭建洪充满豪情:“只要有利于发展、有利于竞争、有利于提升能力,我们就要支持鼓励,重点是‘抓存、优贷、压不良、增收入’。”
为此,他提出了“三抢”策略:首先是要千方百计地“抢占”市场份额;其次是要千方百计地“抢占”优质客户;还要千方百计地“抢占”公共资源——围绕新农保、新农合和财政预算外资金开户为突破口,抢占市场份额。
“客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一定要树立‘想办法把客户维护好、保护好’的理念。而我们的存款在辖内金融市场分了多少‘蛋糕’,则体现了农村信用社是不是有作为、有地位。因此,萍乡办事处制定了各项存款新增22亿、力争30亿元,存款总量列全市金融系统首位,突破100亿元的目标。”彭建洪说。